我国企业诚信制度是怎样的?

2015-09-161002 人看过

 HR法律网:我国被誉为“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个诚信重诺的民族,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名豪讲求“君无戏言”,下至平民百姓推崇“一言既出,驯马难追”,讲究诚信之风质朴醇厚。

  然而,在刚迈入崭新的二十一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我们突然发现,国人推崇几千年的“诚信”,竟然成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稀缺资源;有几千年诚实守信优良传统的我国,在经济领域仍是“非征信国家”。如何加强我国企业诚信制度的建设,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一、我国企业诚信建设的现状
  面对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市场,面对不断发生的注水猪肉、黑心棉、毒米毒酒毒粉丝等恶性事件,面对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造假”、“注册会计师帮助造假”等事件的频频发生,我们不难发现,企业缺失诚信的行为随处可见。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制假贩假;在经营过程中低毁竞争对手、三角债拖欠(据估计,目前全国三角债已经达到1.5万亿元)、逃废债务、做“虚假广告宣传”(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当今所有的企业广告中仅有62%是真实、可信的)、做“虚假财务报告”、盗窃他人商标和知识产权;在交易过程中尔虞我诈、不守契约。企业没有树立起以“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的经营理念,失信行为甚至成了个别企业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手段。
  据有关专家保守的测算,我国目前每年由于企业的失信行为造成的损失高达以刃0多亿元人民币,这包括3个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为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由于产品质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至少有2000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金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等。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企业平均无效成本(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等)占销售收入的14%。同时也有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订立的经济合同大约有40亿份左右,但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经济合同带有欺诈性,合同的履约率也仅在60%左右。国家工商总局统计,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约55亿元。
  近年来,经济生活中企业失信行为越来越广泛、情节越来越恶劣,这已严重影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当务之急是加快我国企业的诚信制度建设。
  中国企业诚信缺失的制度分析
  1、产权制度不科学使企业诚信建设失去制度基础
  产权制度的基本功能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弈的规则。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市场主体,是企业诚信建设的基础。很多事实表明:企业不讲诚信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产权问题。在国有产权制度下,如果产权不清,决策者的利益与他所决策的企业的信誉之间没有长远的关系,企业的领导者对决策的未来后果不承担责任,对未来收益也不具有分享权,那么追求眼前利益就是最优选择,从而失去建立诚信的动机。大量民营企业也不讲诚信是因为他们感到他们的产权没有得到可靠的保障,缺乏获取长期收益的足够耐心。
如果产权制度不能根本地解决,企业诚信问题将可能成为毁坏我国市场经济一切成就的罪魁祸首,因为市场经济有着对交易自由权和产权保护的最为强烈的需求,为此就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一个有关权利规范和保护体系。这是建立我国企业诚信原则的最基础性制度。这些制度包括对所有权、债权、期权、契约等所作的界定和规范,也包括各种权利转让和流通制度的规定。
  2、转型期漏洞百出的市场制度成为企业失信滋生的温床
  中国企业的诚信问题属于发展中的问题,它与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相伴随。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走的是渐进式道路,这种方式有利于向市场经济平稳过渡,但在改革过程中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和市场监管的权利真空,为各种权钱交易、经济腐败留下了体制空间。转型期漏洞百出的市场制度成为企业失信滋生的温床。在这个过程中,无照经营、"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合同欺诈、上市公司造假账、企业三角债、银行呆坏账、走私骗汇等失信问题层出不穷。同时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政府偏好与市场化要求存在不一致。某些地方政府不是为企业创造诚信经营的环境,而是凭借握有的实权,对各类经济主体"卡" 、"拿"、"索" 、"要",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为企业做出了极坏的榜样。
  目前中国企业的失信问题还和国有企业的困难纠缠在一起。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的困难,搞好搞活国有企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目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债务重组,减轻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在具体操作和实施过程中,往往只注意了前者,忽视了债务重组中的债务脱逃现象。造成大量逃废债务、恶意赖债,加重了诚信危机。
  3、社会法制不健全纵容了失信行为的发生
  法律制度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由第三方(法院)执行的交易规则,它通过两种途径维系诚信的供给。一是界定人们的利益、权限和责任,即事前规制企业和个人的行为。二是事后仲裁和惩罚机制。通过失信惩罚机制的设立,做到"闯红灯者受罚",加大企业和个人失信的成本,迫使其行为趋向诚信。由于我国法制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失信行为的发生。
  ① 有关诚信建设的法制基础薄弱,很多失信问题仍无法可依。我国目前的信用体系在规范授信、平等授信、保护个人隐私等方面均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因此使得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房产、消费者资信调查、商账追收等行业都不能够受到直接和明确的法律规范与约束,为诚信危机的发生创造了机会。
  ② 有法不依,蔑视法律的现象到处存在。我国已颁布的法律中,《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票据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都有有关诚实守信的条文,《刑法》中也有对诈骗等犯罪行为处以刑罚的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和个人对其视而不见。
  ③ 法律执行不力,纵容了反诚信行为的发生。某些基层法院受当地企业和政府的影响,在司法过程中有意偏袒本地企业,致使审判的公正性受到了质疑。还有一些执法部门执法不严、以罚代打、以罚代法、对失信者姑息迁就,使政府诚信和法律诚信大打折扣。
  4、计划经济体制的制度惯性影响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进程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脱胎而来的。在计划经济时代,资源配置依靠政府行政命令支配,各行为主体包括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及管理者缺乏独立的人格,其行为都是在政府、单位、"计划"指标的控制下机械地进行,无丝毫的自主权,企业之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换,更没有激烈竞争。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银行、企业与消费者间的信用暂时被国家信用所取代,个人和企业习惯于国家包办一切。与之相适应形成了一整套以监管为主的行政管理机制。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逐步取得主导地位,但人们的观念和政府职能转变没有跟上经济体制变革的步伐。政府与市场界限不清晰,政府的"越位"与"缺位"并存,常常出现一些和市场规律相违背的事情,影响了企业间的正常交往和信用关系的建立。因此要积极推进结构性改革,形成企业与金融、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个人的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新关系,肃清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陈旧观念和管理方式成为企业的诚信建设的重要保证。
HR法律网(www.law-hr.com)十分乐意为您解答相关问题!若您的企事业单位需进一步帮助,请在本网查询更多信息,或直接在线咨询、拔打热线电话(4000-8899-51),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企业员工行为规范范本是怎样的?

    HR法律网: 第一节职业准则 一,基本原则1,公司倡导正大光明,诚实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全体员工自觉遵守国家政策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2,员工的一切职务行为,必须以公司利益为重,

  • 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结构是怎么构建的?

    HR法律网: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今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方向,党的十五大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最终目标,进入新的世纪,《十

  • 企业人事异动的相关规定范本是怎样的?

    HR法律网: 一,调动管理 1,由调入部门填写《员工内部调动通知单》,由调出及调入部门负责人双方同意并报人事部门经理批准,部门经理以上人员调动由总裁(子公司由总经理)批准.2,

  • 声明:该内容为结合法律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企业员工行为规范范本是怎样的?

      HR法律网: 第一节职业准则 一,基本原则1,公司倡导正大光明,诚实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全体员工自觉遵守国家政策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2,员工的一切职务行为,必须以公司利益为重,

    • 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结构是怎么构建的?

      HR法律网: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今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方向,党的十五大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最终目标,进入新的世纪,《十

    • 企业人事异动的相关规定范本是怎样的?

      HR法律网: 一,调动管理 1,由调入部门填写《员工内部调动通知单》,由调出及调入部门负责人双方同意并报人事部门经理批准,部门经理以上人员调动由总裁(子公司由总经理)批准.2,

    • 企业为什么要聘请法律顾问?

      HR法律网:“我为什么要聘请法律顾问?等有官司的时候再找律师不是一样嘛!”许多的企业都会这么问,其实这是企业对法律顾问工作的不理解造成的;在大部分企业业主的心里都

    • 企业法律顾问的职责是什么?

      HR法律网:人事部、国家经贸委、司法部关于印发《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及《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 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 第十

    热门法律知识

    首页

    电话咨询 / ¥29

    20分钟内法律问题电话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