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法律网:
(一)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岗位分析系统合理
人力资源战略从属于企业整体战略,只有在明确了企业整体战略的基础上才能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出整体规划。而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第一,主次关系,即首先考虑企业的关键技术岗位和重要管理岗位;第二,专业与一般的关系,即企业应把精力集中于专业人员的招聘上;第三,处理好“即用与储存”的关系,即做好企业的短期需求计划和长期储备计划。
岗位分析是对企业各类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分析与研究,并由此制定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等人力资源管理文件的过程。它是把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个性等方面的内容量化后分析再制定出的符合岗位需求的最佳数据,是招聘、录用的基础,良好的岗位分析会为招聘工作最终录用提供可靠而科学的依据。
有了人力资源规划和确切的岗位分析,才能最大程度地确保企业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获得需要的人才,并使企业和个人获得长远发展。
(二)制定明确而合理的招聘标准
为了提高招聘质量,吸引高素质、适合空缺工作岗位要求的人才,招聘人员有必要在招聘前对空缺岗位进行职责分析,确定职位的职责、内容和素质要求,以形成该职位书面的工作说明书和工作描述,并以此为标准开展招聘工作。企业可以根据工作职责在招聘前按照不同要求列出不同级别标准,招聘时即可根据所需岗位采取不同策略。比如有些技能如果在将来的工作中易于学习的话,就不一定把那些缺乏经验和培训的求职者淘汰掉。
(三)规范招聘程序,选择适当招聘渠道
一般而言,企业完整的招聘流程主要包括:人员需求调查、人力资源规划、选择招聘渠道、实施招聘、筛选简历、确定面试人选、实施面试与甄选、人事决策和确定录用人员。这些环节相辅相成,每个环节都要有详细的计划和操作方式,以保证工作的有条不紊,提高招聘质量和效果。
在选择招聘渠道时,企业要考虑到每种招聘渠道的利弊性。但是从合理使用人才、尊重人才、留住人才的角度出发应当优先选择从内部选拔人才。若选择外部招聘时,企业需根据人才市场发育状况、自身发展阶段、需求状况、招聘预算经费等方面情况,合理安排招聘,比如广告招聘、校园招聘、猎头公司介绍等。
(四)合理安排面试,并采用多种甄选方法
面试也是一门艺术,其成功与否关系到企业今后人力资源的质量,因此企业应当合理安排面试,防止面试出现主观偏见。在面试过程中,应当注意:尽量营造独立、封闭、安静、舒适的面试环境;有据可依,客观、公正地选聘人才;采用结构化面试,提高面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一般而言,面试需要完成的任务有:预先介绍工作情况,做诚实的企业形象宣传;评估应聘人员干好工作的能力、技能、价值观和态度;评估应聘人员是否实事求是;完成对应聘人员的剖析。
除面试之外,企业还可以采用传统的知识测验和近几年流行的心理测试进行甄选。一般员工心理上具有三个条件才能做出优异的成绩:一是对从事的工作很有兴趣;二是具有所从事工作的人格特征;三是具有所从事工作要求的能力。因此,心理测试从应用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类:职业兴趣测验、人格测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情景模拟测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般会借用测试量表,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测试。
(五)树立“双向选择”招聘理念,把招聘选拔与创造竞争优势联系起来
现代企业管理的新理念告诉我们,招聘选择是双向的,企业要从中选择合适人才,员工也要找到自己满意的、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企业。人力资源是企业拥有的特殊资源,也是组织获取和保持竞争力的主要资源,因此企业要把人才招聘与创造自身的竞争优势联系起来,具体包括:制定正确的招聘与选拔战略;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人才储备与选拔计划;选拔人才,强调面向未来,为企业的长远利益和需求着想。
(六)规范人才档案管理,建立必要的人才储备信息
为了减少用人单位和应聘人员的损失,规范人才档案的管理是势在必行的。另外,在人才招聘过程中,经过层层筛选,常会出现一些条件不错也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却因为企业的岗位编制、企业阶段发展计划等因素限制无法马上录用,但是又有可能将来某个时期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作为招聘部门,就有必要把这类人才的信息纳入企业的人才信息库,包括个人资料、面试时的表现和给予的评价等,不定期地给予关注和保持联系,一旦将来出现岗位空缺或企业的发展需要即可优先考虑招入,这样既能提高招聘效率,又能降低招聘成本。
HR法律网(www.law-hr.com)十分乐意为您解答相关问题!若您的企事业单位需进一步帮助,请在线咨询或拨打热线电话,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