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期间分为什么?

2015-10-22745 人看过

HR法律网:
一个会计个体在持续经营的情况下,其经济活动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为了及时提供决策和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在会计工作中,人为地在时间上把连续不断的企业经营活动及其结果用起止日期加以划分,形成会计期间,这就是会计分期的假设。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期间一般应从公历1月1日开始,12月31日结束,又称会计年度、会计年度,财务年度基准日,会计年度基准日。
除了会计年度以外,我国的会计期间还有:月度、季度、半年度。小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称为会计中期。
HR法律网(www.law-hr.com)十分乐意为您解答相关问题!若您的企事业单位需进一步帮助,请在线咨询或拨打热线电话,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是怎样划分的?

    HR法律网: 企业会计6用素:资产、负债、所有责权益、收入、支出、费用 行政单位会计6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费用 HR法律网(www.law-h.com)十分乐意为您解答相关

  • 如何判别企业是否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

    HR法律网: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查阅该企业的年度审计报告和会计报表附注,那里很清晰地披露了该企业执行了何种会计制度,或者是否已经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 如果没有上述资料,也可

  • 为什么不能同时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

    HR法律网: 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有他们不同的适用主体。两个准则对同样事项会计处理的有关规定不一样,因此不能同时执行。其中符合《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也可以选

  • 声明:该内容为结合法律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法律知识

    热门法律知识

    首页

    电话咨询 / ¥29

    20分钟内法律问题电话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