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法律网:
处理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是调解和仲裁。《人事争议处理办案规则》中有明确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 处理人事争议案件应当先行调解。仲裁庭应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第二十三条 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写明仲裁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庭成员签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效力.调解不成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仲裁庭应及时裁决。
第二十四条 仲裁庭处理人事争议案件,应当开庭进行。当事人协议不开庭或仲裁庭认为不需要或不宜开庭的,可以书面仲裁。书面仲裁应在全面、准确地掌握案件材料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地进行。
第三十条 仲裁裁决书应写明: (一)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职务、工作单位和住址及代理人的姓名、职务; (二)案由、仲裁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 (三)裁决认定的事实、理由和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四)裁决结果。
第三十一条 仲裁庭处理人事争议案件,一般应在仲裁庭组成之日起60日内结案。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仲裁委员会批准,可以适当延期,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
HR法律网(www.law-hr.com)十分乐意为您解答相关问题!若您的企事业单位需进一步帮助,请在线咨询或拨打热线电话,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HR法律网: 处理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不包括(协商)。 处理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有:申诉、控告、仲裁、诉讼。 人事争议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的工作人员与所在单位因录用聘用
HR法律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第十五章申诉控告 第九十条 公务员对涉及本人的下列人事处理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
HR法律网: 不包括行政诉讼途径。主要为劳动争议仲裁和民事诉讼两大途径,其中对劳动仲裁不服提起的诉讼不是行政诉讼而是民事诉讼,不能以仲裁机构为被告提起诉讼,只能以对方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