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同履行期限是指当事人在协商订立合同过程中约定履行合同的时间界限,是界定合同当事人是否按时履行合同义务或者迟延履行合同义务的客观标准。如果当事人没有在该履行期限内履行,则构成迟延履行而承担违约责任。 2、《法律依据》第五百一十一条【合同约定不明确时的履行】 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据前条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 (一)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履行;没有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按照推荐性国家标准履行;没有推荐性国家标准的,按照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二)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依照规定履行。 (三)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四)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请求履行,但是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五)履行方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六)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因债权人原因增加的履行费用,由债权人负担。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违约金约定为30%不视为过高。 ⒈违约金是指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或者法律直接规定,一方当事人违约的,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一般来说合同违约金上限是不超过实际损失的30%。 ⒉但
1、缔约上的过失发生在合同订立过程中 只有在合同尚未成立,或者合同虽然成立但因不符合法定的生效要件而被确认为无效或被撤销时,才能成立缔约过失责任。 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因
合同履行地就是合同实施的地点。合同履行地包括约定履行地和实际履行地。 约定履行地就是合同明确约定的实施合同事项的地点,实际履行地就是实际实施合同事项的地点。根据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