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劳动合同的适用情形有哪几种

2023-01-2679 人看过

成都劳动纠纷律师针对关于无效劳动合同的适用情形有哪几种的法律问题,收集整理了相关劳动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无效劳动合同的适用情形有哪几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欺诈:首先虚构一个事实,对方依据这是事实作出了一个错误的意思表示。

胁迫:胁迫和乘人之危是一种手段和状态的关系,利用地位、信息的不对等,利用单位第四十二条的强势地位、劳动者弱势地位,胁迫劳动者签订解除协议等情形。

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如:合同约定“出现工伤公司概不负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法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规定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步骤,报国务院备案。责”。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第五十条制性规定的。第一章 总  则

比如试用期期限的延长,法律规定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如果约定9个月,后面约定的3个月试用期无效。另外还有婚育限制约定、职业违法(赌博、高利贷等)。

但是要注意,劳动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者人民法院确认。

二、无效劳动合同由谁确认?

所谓无效劳动合同,是指所订立的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定条件,不能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的劳动合同。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劳动第五条合同的无效应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法院确认。此前劳动部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劳动合同的无效由法院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确认,不能由合同双方当事人决定”。

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用人单第五十七条位和劳动者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交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而对于双方无争议的无效合同或者无效的合同条款,是否必须由上述机关进行确认,《劳动合同法》并未作出明确的、强制性的规定。

综上所述,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并不是自然无效的,需第五十九条要注意的是,对劳动合同全部无效的处理对于全部无效的劳动合同,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提供劳动力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相应的劳动报酬,并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等费用。

投诉/举报 声明:以上内容由成都劳动纠纷律师网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若内第一百条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进行投诉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过期不续签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成都劳动纠纷律师针对关于过期不续签劳动合同怎么赔偿?的法律问题,收集整理了相关劳动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过期不续签劳动合同怎么赔偿?过期不续签劳动合同怎么

  • 劳动合同解除纠纷如何解决

    成都劳动纠纷律师针对关于劳动合同解除纠纷如何解决的法律问题,收集整理了相关劳动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1、协商程序协商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争议的问题直接进行

  • 哪些情形下代理权终止?

    代理权分为两种,即委托代理权和法定代理权。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委托代理终止: 1、代理期限届满或者代理事务完成,包括代理授权所要进行的工作已经结束,或者代理的时间已经完

  • 声明:该内容为结合法律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过期不续签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成都劳动纠纷律师针对关于过期不续签劳动合同怎么赔偿?的法律问题,收集整理了相关劳动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过期不续签劳动合同怎么赔偿?过期不续签劳动合同怎么

    • 劳动合同解除纠纷如何解决

      成都劳动纠纷律师针对关于劳动合同解除纠纷如何解决的法律问题,收集整理了相关劳动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1、协商程序协商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争议的问题直接进行

    • 哪些情形下代理权终止?

      代理权分为两种,即委托代理权和法定代理权。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委托代理终止: 1、代理期限届满或者代理事务完成,包括代理授权所要进行的工作已经结束,或者代理的时间已经完

    • 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有如何规定

      劳动合同法试用期的期限有以下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 劳动合同的法人变更对员工有无影响?

      劳动合同的法人变更对员工没有影响。劳动者是与法人的用人单位这一物权客体发生劳动关系,而非法定代表人的人格。 因此,只要用人单位的法人资格不变,无论法定代表人如何变更,都

    热门法律知识

    首页

    电话咨询 / ¥29

    20分钟内法律问题电话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