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民事赔偿新规定

2023-02-1560 人看过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五十五条对附带民事诉讼作出判决,应当根据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结合案件具体情况,确定被告人应当赔偿的数额。 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付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被害人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等费用;造成被害人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等费用。 驾驶机动车致人伤亡或者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确定赔偿责任。 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就民事赔偿问题达成调解、和解协议的,赔偿范围、数额不受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限制。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交通肇事罪与危害公共安全罪区别

    两者犯罪主观不同,交通肇事罪主观上是变现为过失,不小心,而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明知故犯,主观上表现为故意,即法律上称为的行为人明知危害性,但是不考虑后果,不阻止发生,采取放任态度

  • 请问交通肇事罪怎样规定处罚标准?

    对于犯交通肇事罪的被告人,依据《刑法》规定,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

  • 法院对交通肇事罪既遂犯

    法院对交通肇事罪既遂的裁判标准是:构成交通肇事罪既遂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法院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

  • 声明:该内容为结合法律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交通肇事罪与危害公共安全罪区别

      两者犯罪主观不同,交通肇事罪主观上是变现为过失,不小心,而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明知故犯,主观上表现为故意,即法律上称为的行为人明知危害性,但是不考虑后果,不阻止发生,采取放任态度

    • 请问交通肇事罪怎样规定处罚标准?

      对于犯交通肇事罪的被告人,依据《刑法》规定,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

    • 法院对交通肇事罪既遂犯

      法院对交通肇事罪既遂的裁判标准是:构成交通肇事罪既遂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法院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

    • 交通肇事赔偿被害人家属并谅解的能不判刑吗?

      律师您好呀,我老公于2023年1月28日傍晚,驾驶奥迪牌轿车在北京市顺义区区某路上行驶,和从左边巷口的昌  某的电动车发生撞击,造成昌  某当场死亡。我老公因为忧虑会坐牢,

    • 交通肇事罪就可以取保候审吗

      犯交通肇事罪的若满足相关适用条件是能取保候审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

    热门法律知识

    首页

    电话咨询 / ¥29

    20分钟内法律问题电话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