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中怎么确定第三人

2023-02-1848 人看过

行政诉讼第三人从总体上可以分为原告型第三人、被告型第三人和证人型第三人。 1、原告型第三人,是指享有诉权的公民没有在法定期限内起诉,而是参加他人提起的行政诉讼的第三人。 2、被告型第三人,是指应当作为被告参加诉讼,但因原告不指控,而被法院作为第三人通知参加诉讼的行政机关。 3、证人型第三人,是指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主要作用是协助法院查明案件事实的第三人。 行政诉讼第三人有以下特征: 1、行政诉讼第三人是原、被告之外的个人或者组织,并且必须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2、行政诉讼第三人是同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人。 3、行政诉讼第三人参加诉讼,必须是在诉讼开始之后和审结之前。

法律依据: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29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同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但没有提起诉讼,或者同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行政诉讼证据如何取得

    一、被告的举证责任(政府): 1、被告对作出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2、“卷宗主义”原则。即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必

  • 如何撤销行政诉讼

    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

  • 出卖人对标的物保留所有权进行登记的可以对抗善意第三人吗

    《民法典》新增所有权保留登记制度,如果所有权保留进行了依法登记,则无论第三人是否知情,所有权保留均不受影响,可以对抗善意第三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

  • 声明:该内容为结合法律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行政诉讼证据如何取得

      一、被告的举证责任(政府): 1、被告对作出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2、“卷宗主义”原则。即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必

    • 如何撤销行政诉讼

      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

    • 出卖人对标的物保留所有权进行登记的可以对抗善意第三人吗

      《民法典》新增所有权保留登记制度,如果所有权保留进行了依法登记,则无论第三人是否知情,所有权保留均不受影响,可以对抗善意第三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

    • 如何进行行政诉讼时效中断

      下列原因可以导致诉讼时效的中断: 1、起诉。即权利人依诉讼程序主张权利,请求人民法院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 2、请求。这里指权利人直接向义务人作出请求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

    • 行政诉讼中如何调解?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是,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 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合法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

    热门法律知识

    首页

    电话咨询 / ¥29

    20分钟内法律问题电话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