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员工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2023-02-20170 人看过

工伤认定的注意事项: 1、员工在工伤医疗期满后30日内,怀疑有致残的,应向市医务劳动鉴定部门提出伤残等级鉴定的申请,领取鉴定表,到指定的鉴定点进行伤残等级鉴定。 2、员工领取鉴定结论后30日内,如与用人单位就工伤待遇赔偿标准发生争议,可持工伤认定书、伤残等级鉴定结论、工伤医疗费单据和原始病历、受伤前月工资表等材料到市社保局仲裁办申请工伤待遇仲裁。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作出认定为工伤的决定后发生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支付工伤职工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退休人员返聘发生工伤怎么处理?

    退休人员返聘工伤认定的处理是,雇佣单位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赔偿项目有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伤残赔偿金、辅助器具费、必要的交通费及被抚养人生活费等,造成死亡的还有

  • 浅谈工伤认定前置程序有哪些

    工伤认定前置程序是确认劳动关系。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五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具有认定受到伤害的职工与企业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

  • 签订劳动合同后,工伤负责主体是谁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劳动者发生工伤的,如果用人单位有为劳动者购买社保的,工伤的责任主体是工伤保险部门,没有购买的,责任主体是用人单位。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法

  • 声明:该内容为结合法律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退休人员返聘发生工伤怎么处理?

      退休人员返聘工伤认定的处理是,雇佣单位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赔偿项目有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伤残赔偿金、辅助器具费、必要的交通费及被抚养人生活费等,造成死亡的还有

    • 浅谈工伤认定前置程序有哪些

      工伤认定前置程序是确认劳动关系。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五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具有认定受到伤害的职工与企业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

    • 签订劳动合同后,工伤负责主体是谁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劳动者发生工伤的,如果用人单位有为劳动者购买社保的,工伤的责任主体是工伤保险部门,没有购买的,责任主体是用人单位。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法

    • 员工辞职,须经用人单位批准吗

      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满预告期解除劳动合同的,不需要用人单位批准,劳动者只需要尽到提前通知的义务并配合单位做好工作交接即可。 劳动者未满预告期想提前

    • 关于工伤认定时间有哪些规定?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社会

    热门法律知识

    首页

    电话咨询 / ¥29

    20分钟内法律问题电话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