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资证明书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023-02-2197 人看过

出资证明书是表现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地位或者股东权益的一种要式证券。 第一,出资证明书为非股权证券。即股东所享有的股东权并非由出资证明书所创设,股东所享有的股东权来源于股东的出资,出资证明书只是记载和反映股东出资的客观状况。 第二,出资证明书为要式证券。即出资证明书的制作和记载事项必须按照法定的方式进行。 第三,出资证明书为有价证券。出资证明书为不流通的有价证券或者是称为流通受到严格限制的有价证券。 第四,出资证明书为有限责任公司所特有。该特有相对于股份有限公司来讲的,股份有限公司表现股东权益的凭证称为股票,而不称为出资证明书。 第五,出资证明书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签发的证明股东权益的凭证。公司未成立之前不能向公司的股东签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三条依照本法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二条转让股权后,公司应当注销原股东的出资证明书,向新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并相应修改公司章程和股东名册中有关股东及其出资额的记载。对公司章程的该项修改不需再由股东会表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二条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强制执行程序转让股东的股权时,应当通知公司及全体股东,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其他股东自人民法院通知之日起满二十日不行使优先购买权的,视为放弃优先购买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一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应当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 出资证明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公司名称; (二)公司成立日期; (三)公司注册资本; (四)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缴纳的出资额和出资日期; (五)出资证明书的编号和核发日期。 出资证明书由公司盖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一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抽逃出资罪的情形有哪些

    抽逃出资罪的情形有下列几种: 1、伪造虚假基础关系,公司与股东的买卖关系,公司将股东的注册资金的一部分或全部抽走。 2、通过对股东提供抵押担保而变相抽回出资。 3、将注册

  • 投资协议没有成立要返还出资款吗?

    投资协议没有成立,已收投资款的个人、公司应该向投资人返还出资款。 投资人出资的目的,就是为了投资入股或开设公司,要是最终投资协议没有成立,或投资目的没有达到的,投资人是可

  • 股权激励需要员工出资吗

    股权激励自己要出钱。 上市公司推行股权激励的时候都是带行权价格的,如果价格低于市场价则公告取消或调低。 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

  • 声明:该内容为结合法律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抽逃出资罪的情形有哪些

      抽逃出资罪的情形有下列几种: 1、伪造虚假基础关系,公司与股东的买卖关系,公司将股东的注册资金的一部分或全部抽走。 2、通过对股东提供抵押担保而变相抽回出资。 3、将注册

    • 投资协议没有成立要返还出资款吗?

      投资协议没有成立,已收投资款的个人、公司应该向投资人返还出资款。 投资人出资的目的,就是为了投资入股或开设公司,要是最终投资协议没有成立,或投资目的没有达到的,投资人是可

    • 股权激励需要员工出资吗

      股权激励自己要出钱。 上市公司推行股权激励的时候都是带行权价格的,如果价格低于市场价则公告取消或调低。 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

    • 执行时才发现转化成一人有限公司能不能追究自然人股东?

      民法典生效后,想请教个大案子。我是北京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债权人,北京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欠的的1220812到现在也还未还款,北京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两个自然人股东,但是执行

    • 有限公司的认缴出资时间在什么时候?

      目前注册资本制度是认缴制度,也就是说在办理营业执照的时候,工商局不需要验资报告,而且注册资本大小和注册资本认缴期限都是由股东自行约定,只要在公司章程中载明就可以。所以,

    热门法律知识

    首页

    电话咨询 / ¥29

    20分钟内法律问题电话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