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

2023-02-2530 人看过

行政诉讼时效是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期限,超过了这一期限,则当事人丧失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行政诉讼一般诉讼时效为六个月。

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46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追诉时效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追诉时效,是指刑事法律规定的,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 不同的刑期追诉时效不同,最高为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①

  • 强制执行时效怎么计算

    从生效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时间为两年。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239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

  • 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

    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是法律规定由特定的当事人对特定的事项所承担的提供证据证明其诉讼主张成立的责任,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不能证明其诉讼主张成立的,将承担败诉或不利后果的

  • 声明:该内容为结合法律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追诉时效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追诉时效,是指刑事法律规定的,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 不同的刑期追诉时效不同,最高为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①

    • 强制执行时效怎么计算

      从生效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时间为两年。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239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

    • 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

      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是法律规定由特定的当事人对特定的事项所承担的提供证据证明其诉讼主张成立的责任,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不能证明其诉讼主张成立的,将承担败诉或不利后果的

    • 严重不适用诉讼时效法的情形有哪些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于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

    • 行政诉讼中如何确定有利害关系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 1.被诉的行政行为涉及其相邻权或者公平竞争权的。 2.在行政复议等行政程序中被追加为第三人的。 3.要求行政机关依法追究加害人

    热门法律知识

    首页

    电话咨询 / ¥29

    20分钟内法律问题电话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