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险行为,是指行为人在遇到某种危险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遭受损害,不得已而采取的侵犯法律所保护的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行为。如为了防止火势蔓延,而将火灾现场周围的房屋拆除:为了防止遭遇暴风的货轮全船沉没,而将船上的部分货物抛到海里等。 紧急避险行为实际上是对社会有益的行为。且行为人是出于不得已而为,主观上没有违法的动机。因此,紧急避险行为是一种合法的行为,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如果危险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采取的措施又无不当,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采取的措施又无不当,则紧急避险人也不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要求补偿的,可以责令受益人适当补偿。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根据《工会法》第十二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随意撤销、合并工会组织。 基层工会所在的企业终止或者所在的事业单位、机关被撤销,该工会组织相应撤销,并报告上一级工会。 依前
求助律师,2023年2月18日我表妹因为犯了帮助网络犯罪活动被警察带走留在北京第三看守所,案件情况大差不差是我表妹为北京某影视拍摄有限公司办理的营业执照跟对公账户,但是我表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标准是: 根据国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80毫克的驾驶员即为酒后驾车,80毫克以上认定为醉酒驾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