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登记制与立案审查制有什么不同?

2023-03-0856 人看过

立案登记制与立案审查制的不同: 1、诉讼起点不同。立案审查制下,诉讼起点是法院决定立案时。立案登记制下,诉状提交给法院时,诉讼就开始了。 2、立案条件不同。立案审查制下,各级法院对当事人起诉能否立案的审查尺度存在标准不一的问题。立案登记制下,当事人只要提供符合形式要件的诉状,法院应当一律接收,并在规定期限内依法处理。 3、对当事人起诉权的保障不同。立案登记制下,法院一律接收诉状,当事人依法无障碍行使诉权,体现了对当事人起诉权的充分保护。 立案登记制是指案件受理制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提出的要求,改革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加大立案信息的网上公开力度。推动完善诉讼收费制度。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如何理解行政诉讼的合法性审查原则

    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原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首先,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主体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意思是,主体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实施行为主体,主体是否有法律规定的授权。

  • 扰乱单位秩序罪的立案标准(甲)

    我国《刑法》并没有扰乱单位秩序罪的单独罪名规定,但是有聚众扰乱单位秩序的行为。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是指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

  • 诈骗立案标准是怎么样的?

    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以2000元为起点: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

  • 声明:该内容为结合法律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如何理解行政诉讼的合法性审查原则

      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原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首先,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主体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意思是,主体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实施行为主体,主体是否有法律规定的授权。

    • 扰乱单位秩序罪的立案标准(甲)

      我国《刑法》并没有扰乱单位秩序罪的单独罪名规定,但是有聚众扰乱单位秩序的行为。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是指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

    • 诈骗立案标准是怎么样的?

      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以2000元为起点: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

    • 审查起诉时被告会继续拘留吗

      审查起诉时被告会继续拘留,如果有必要的,可以逮捕。案件到了审查起诉阶段,嫌疑人通常被关押在看守所,刑事拘留最长三十七天。一直到法院做出判决之前,嫌疑人都被关押。 法律依据

    • 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立案由谁立案?

      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姑夫孩子计某被隔离在住处配合观察。某日在互联网上姑夫孩子看到一篇文章,说有个应用程序能通过网络开启其他人家的家庭摄像头,通过网络观看其他人家的实时

    热门法律知识

    首页

    电话咨询 / ¥29

    20分钟内法律问题电话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