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管理法》中对土地纠纷的解决办法,主要有三种: 1、协商解决。《土地管理法》第14条第1款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据此规定,公民之间发生的宅基地纠纷,应当先通过协商的方式加以解决。 2、行政解决。《土地管理法》第14条第2款规定:“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该法还规定,侵犯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犯、赔偿损失。 3、司法解决。《土地管理法》第14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这表明公民之间就土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发生的纠纷,按照《土地管理法》第14条的规定,先经过有关行政机关的处理,对于处理决定不服,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否则,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法律依据:《土地管理法》第十二条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登记,依照有关不动产登记的法律、行政法规执行。依法登记的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农村土地确权的定义: 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的确认、确定,简称确权。是依照法律、政策的规定确定某一范围内的土地(或称一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的隶属关系和他项权
村委会不写离婚证明,能结婚,若有其他能够证明婚姻关系已经结束的证据资料,例如,离婚证、人民法院离婚调解书、已发生法律效力的离婚判决书等,也可以办理结婚手续。若都没有,不能
1、可以依法收回,但不得擅自违法收回。 2、村里面因大面积自然灾害,对村集体土地造成大规模破坏,确实有必要进行收回重新分配的,需经2/3以上的村民同意,并报经乡镇、县级土地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