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违约方不能主张解除合同。 我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第五百六十三条规定了合同解除的情形,尽管对合同解除权的行使主体没有明确,但结合民法理论其立法本意应作如下理解: (一)在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的情形下,合同当事人均是合同解除权的行使主体; (二)在当事人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当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只有约定享有解除权的合同当事人才能行使解除权; (三)在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当事人双方均具有解除合同的权利,也就是合同双方均可以成为合同解除权的行使主体。 (四)因当事人一方违约行为,具体包括预期违约、迟延履行和根本违约等其他违约行为。 只有守约方才享有合同解除权,也就是当合同双方当事人都有违约情形时,任何一方都不具有合同解除权,不能直接产生合同解除的法律效力,如若要解除合同,只能诉至法院,要求法院对合同是否解除进行裁判。 由上述规定可知,作为合同的违约方,是不能够主张解除合同的。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1.债务纠纷起诉,重视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2.债务纠纷起诉,重视担保期间,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
三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