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立遗嘱,按照法定继承分割财产。法定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遗产的处理立有遗嘱的情况下,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的原则的一种继承形式。法定继承又称为无遗嘱继承,是相对于遗嘱继承而言的,语源自罗马法的cc,亦即非遗嘱继承。适用法定继承时,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依照下列规则分配遗产: 1、 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继承开始后,由 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 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3、同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①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②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③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④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1、自书、代写遗愿必须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愿,并且要有两个与遗产无利益关系的证明人,能够无去公证处公证,内容除了亲笔写也能够电脑打印,但必须是由当事人亲笔签名及日子的 2、录
一般遗产指定非有继承权的人取得并不称之为“继承”,而是称之为“遗赠”,法律是允许当事人自由处置自己死后的财产的。指定继承是不能指定无继承权的人(当然包括非亲人)的;但可
儿子和女儿的继承权平等,属于同一继承顺序。《民法典》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