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时效期间有多久,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2023-08-0824 人看过

劳动争议发生后一年之内,劳动者向用人单位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用人单位同意履行义务。在这些情形下,一年时效期间发生中断,仲裁时效期间自劳动者主张权利、寻求救济、用人单位同意履行义务时起重新计算一年期间。

法律依据:

一、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是: 1、劳动争议发生后一年之内,劳动者向用人单位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用人单位同意履行义务。在这些情形下,一年时效期间发生中断,仲裁时效期间自劳动者主张权利、寻求救济、用人单位同意履行义务时起重新计算一年期间。 2、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一年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3、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劳动者可随时提出仲裁申请。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 二、《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法》第八十三条 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工程质量纠纷时效是多久,法律怎么规定的

    工程质量纠纷时效也就是诉讼时效,为三年。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地基基础、主体结构以及竣工验收各阶段的施工质量缺陷争议; 其诉讼时效自阶段质量验收发现缺陷或阶段质量验收未通

  • 无效合同是否存在诉讼时效,怎么规定的

    无效合同是没有诉讼时间的,因为无效合同本质上就是无效的,其无效的宣判是随时的,所谓的自始无效,就是指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将溯及既往,从合同成立之时就无效,双方并未基于合同产生

  • 仲裁时效的计算怎么算,法律怎么规定的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

  • 声明:该内容为结合法律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工程质量纠纷时效是多久,法律怎么规定的

      工程质量纠纷时效也就是诉讼时效,为三年。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地基基础、主体结构以及竣工验收各阶段的施工质量缺陷争议; 其诉讼时效自阶段质量验收发现缺陷或阶段质量验收未通

    • 无效合同是否存在诉讼时效,怎么规定的

      无效合同是没有诉讼时间的,因为无效合同本质上就是无效的,其无效的宣判是随时的,所谓的自始无效,就是指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将溯及既往,从合同成立之时就无效,双方并未基于合同产生

    • 仲裁时效的计算怎么算,法律怎么规定的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

    • 人身损害赔偿怎样计算时效,2023最新规定是什么

      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三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

    • 民间借贷的借条诉讼时效是多长,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1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诉讼时效为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3年,逾期则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的权利。 2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债务人在约定期限届满后未履行债务而出具没有还款

    热门法律知识

    首页

    电话咨询 / ¥29

    20分钟内法律问题电话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