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伪证,是指在刑事或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或陈述、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不利他人或者隐匿重要证据的行为。 2、伪证行为,一般多多少少构成了妨害司法类的犯罪,有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对伪证者的制裁可以从轻掌握,进行批评教育则可。如果伪证足以影响案件事实,但法官未采纳,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根据法律设计的罚款、拘留按情节适用。如果伪证影响了法官公正裁判,造成了严重后果,则法律规定对个人进行1000元以下的罚款和15日以下的拘留则显得较轻(除非伪证者能证明法官故意采信了其伪证)。由于中国的伪证罪仅为刑事诉讼中的伪证行为,此定义及为狭窄,因此,必须灵活而合理地运用刑法307条和自由裁量权等严厉地惩罚(民事)伪证者。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1、侵占、破坏、污损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英雄烈士保护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被侵占、破坏、污损的纪念设施属于文物
目前只有汽车或轮船才会存在非法运营问题,我国法律尚未涉及摩托车非法营运的问题,具体处罚会依据当地情况而定。如果是无证驾驶摩托车的话,会处罚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我国《刑法》对串通投标罪既遂的量刑规定是,犯此罪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本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是投标人、招标人,包括个人和单位。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