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案例集锦

温州市磊泰革业有限公司与张明昌劳动争议上诉案

2015-12-08 来源:HR法律网 浏览:1715


温州市磊泰革业有限公司与张明昌劳动争议上诉案

 

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4)浙温民终字第308号

  上诉人(原审原告):温州市磊泰革业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钱镭。

  委托代理人:杨邦宝、邹永迪。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张明昌。

  委托代理人:王鹏善。

  上诉人温州市磊泰革业有限公司因劳动争议一案,不服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法院(2013)温龙民初字第726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4年3月11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上诉人温州市磊泰革业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邹永迪,被上诉人张明昌的委托代理人王鹏善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判认定,2006年2月19日,被告张明昌进入原告温州市磊泰革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磊泰革业公司)工作。2011年2月开始被告每月工资为5400元,2012年2月开始被告每月工资为6100元。原告于2006年10月起为被告缴纳社会保险,后于2012年9月起停止缴纳。2012年12月1日原告公司放假,并通知被告2013年农历正月初六报到,正月初八上班。2012年12月1日原告公司放假后一直没有开工。2013年农历正月初六被告到原告公司后无法联系到公司管理人员。2013年3月25日,被告向龙湾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仲裁委于2013年8月19日作出龙劳仲裁[2013]129-138、153号仲裁裁决书,裁决:磊泰革业公司支付张明昌年休假工资报酬7930.8元、经济补偿42700元、二倍工资54900元,合计105530.8元;磊泰革业公司按照社会保险规定为张明昌补缴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止的社会保险。原告不服仲裁裁决遂诉至该院。庭审中,双方一致确认2011年、2012年大概都放假2个月左右,差不多12月份开始放假,第二年正月上班,放假期间并未发放工资。另查明,原告公司的每月职工工资册不止一份,所有工资册上的工资相加才是职工每月实际领取的工资。

  原判认为,对于经济补偿金问题,2012年12月1日原告公司放假后一直没有开工,2013年2月15日被告到原告公司后无法联系到公司管理人员,现被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的规定,要求原告支付7个月的经济补偿金,符合法律规定,原判予以支持。虽然原告主张被告2012年月平均工资为1912.5元,但原告仅提供一份工资册,而根据证人邱某、马某、王某陈述的证言,再结合被告提供的余世环和李启渊的劳动合同,可认定原告每月发放工资时不止提供一份工资册由职工签字,而职工工资收入的事实应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因原告未提供有效证据予以证实,故原判采信被告的陈述。因此,原告应支付被告经济补偿金为6100元/月×7月=42700元。对于被告主张其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年休假工资报酬7930.8元的问题。被告主张2011年和2012年均应享受5天年休假,未超出法律规定的标准,予以确认;因为被告确认2011年和2012年大概都有放假2个月左右,故应认定原告已经安排被告年休。虽然原告公司已经安排被告年休,但放假期间原告并未向被告发放工资,而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二条的规定,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故原告仍应按被告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标准向被告支付年休假期间工资。因此,原告应支付被告年休假工资报酬为(5400元/月+6100元/月)÷21.75天/月×5天=2643.7元。对于被告主张的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问题。双方从2012年2月开始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现被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要求原告按双倍工资的标准支付9个月的双倍工资54900元,未超出法律规定的标准,原判予以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2012年9月开始,原告未为被告缴纳社会保险,现被告要求原告为其补缴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期间的社会保险,符合法律规定,原判予以支持。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第八十二条,《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二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原告磊泰革业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支付被告张明昌经济补偿金42700元、年休假工资报酬2643.7元、二倍工资54900元,合计100243.7元;二、原告磊泰革业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按规定为被告张明昌补缴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应由原告磊泰革业公司承担部分的社会保险费;三、驳回原告磊泰革业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如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金钱给付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本案受理费10元,减半收取5元,予以免收。

  宣判后,磊泰革业公司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称:1、原审法院以被上诉人提交的他人与上诉人的劳动合同,结合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证人证言认定上诉人“每月发放工资时不止提供一份工资册由员工签字”有误。且仅以一份《职工职业健康检查报告》计算经济补偿的年限显然不妥。上诉人已经提交了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公司企业职工工资册,足以证明被上诉人的工资报酬。2、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之规定,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职工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故本案被上诉人不再享受年休假待遇。3、被上诉人于2012年12月离职,上诉人无需为其缴纳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期间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用。综上,请求撤销原审判决,改判上诉人支付被上诉人的经济补偿金8606.25元、二倍工资19125元;无须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及补缴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期间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本案诉讼费由被上诉人承担。

  被上诉人张明昌辩称: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被上诉人的工资本应当由上诉人举证证明,否则上诉人就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一审判决查明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请求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审中,双方当事人均没有提供新的证据。本院审查了当事人向原审法院提供的证据后,依法对原判认定的事实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双方当事人依法建立劳动关系,应依照劳动法律法规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因上诉人公司负责人出逃,公司未能正常经营,故双方之间劳动关系终止,上诉人依法应当向被上诉人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被上诉人在上诉人公司工作的年限,依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计算。原判根据《职工职业健康检查报告》以及被上诉人提供的劳动合同,认定被上诉人自2006年2月19日进入上诉人公司工作并无不当。上诉人主张以被上诉人参保期间计算工作年限,缺乏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原判结合被上诉人公司其他员工的劳动合同及证人证言,查明被上诉人公司存在不止一份工资册,事实认定正确。故上诉人仅提供一份工资册,不能证明被上诉人的实际工资,上诉人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原判采信被上诉人自2012年起每月6100元工资的主张正确。原判根据被上诉人的工作年限及2012年工资,计算上诉人应当支付被上诉人的经济补偿金正确。关于年休假工资报酬,被上诉人依法应当享受带薪年休假,虽然上诉人企业已经安排被上诉人年休,但并未在年休假期间给予工资,故被上诉人主张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31日的年休假工资应予以支持,原判对被上诉人的年休假工资报酬计算正确。上诉人未依法与被上诉人签订劳动合同,被上诉人主张二倍工资符合法律规定,二倍工资的计算应以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收入为准,原判认定二倍工资数额正确,本院予以确认。上诉人主张无需为被上诉人补缴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期间的社会保险费,但该期间系上诉人安排的年休假,双方之间仍存在劳动关系,故上诉人仍应为被上诉人补缴该期间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综上,原判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审判程序合法,上诉人的上诉理由均不成立,本院对其上诉请求不予支持。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审案件受理费10元,由上诉人温州市磊泰革业有限公司负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判长 张毅

审判员胡爱玲

代理审判员黄百隆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九日

书记员 郭阳平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如何设立

    1、《劳动法》规定: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 2、具体规定,应由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推举的职工代表、厂长或经理指定的企业代表、企业工会指定的企业工会

  • 法律对于劳动争议期限有有规定?

    处理劳动争议的期限:如果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仲裁庭应在仲裁委受理申请之日起的四十五日内作出裁决;如果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主任批准,可以延长不超过十五

  • 法律对于劳动争议期限有有规定?

    处理劳动争议的期限:如果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仲裁庭应在仲裁委受理申请之日起的四十五日内作出裁决;如果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主任批准,可以延长不超过十五

  • 未经劳动争议仲裁起诉的情况包括哪些

    未经劳动争议仲裁起诉的情况有: 1、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 2、劳动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支

  • 劳动争议仲裁所特有的原则

    劳动争议仲裁所特有的原则: (1)先行调解原则。即仲裁委员会或仲裁庭在裁决前,首先应进行调解,不经调解一般不得裁决。 (2)回避原则。 (3)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4)一次裁决原则。

  •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在线咨询劳动法律师

    18116618709

    Copyright 2020 劳动纠纷律师 技术支持:律品科技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