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转发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秘书行政司对解决有关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罚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劳社厅发〔2005〕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为了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解决对用人单位不按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要求报送书面材料等违法行为予以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问题,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秘书行政司作出了《对〈关于请解决有关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罚问题的函〉的复函》(国法秘函〔2005〕377号),现予以转发,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正确确认违法性质。《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接受并配合劳动保障监察。根据《条例》和国法秘函〔2005〕377号文件规定,用人单位不按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要求报送书面材料,隐瞒事实真相,出具伪证或者隐匿、毁灭证据,属于三种违法情形。对这三种违法情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依法处以罚款。
二、正确适用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同时具有不按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要求报送书面材料,隐瞒事实真相,出具伪证或者隐匿、毁灭证据的情形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改正,按照《条例》第三十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处以罚款。用人单位有上述三种情形之一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依法责令其改正;对拒不改正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依照第三十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处以罚款。
三、加强对行政处罚的监督工作。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对行政处罚的监督制度,完善行政处罚案件备案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及时纠正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
附件: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秘书行政司《对〈关于请解决有关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罚问题的函〉的复函》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二○○五年十月二十四日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必须组织听证的,从行政处罚案件上有一个限定范围,行政处罚举行听证会包括: 1、行政机关给予责令停产停业 2、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
职务侵占行为不能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是对违反行政法律法规的对象进行的处罚。而职务侵占,即使不构成犯罪,也不是违反行政法律法规的行为,不能施以行政处罚。
1、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2、行政处罚特征是: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是作为行政主体的
《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在作出复议决定时,根据不同情况,可以分别作出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或撤销、变更、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等决定,并可责令被申请人限期重
一般来说,人民法院是不可以做出行政处罚的决定的,因为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司法机关和审判机关,只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开展工作,只能对案件进行审理,依据法律做出相应的判决,只能做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