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资讯

试用期期间用人单位是否应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

2015-08-09 来源:互联网 浏览:1083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相互观察、相互选择的过渡期,在这个特定时期,用人单位是否需要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呢?解开这个疑团,我们要弄清楚以下三个问题:

 一、试用期员工与用人单位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考察劳动者是否适合工作岗位的一项制度设计,在试用期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还处于不太稳定的状态。正因为此,不少用人单位把试用期当成了“临时期”,认为与劳动者还没有建立正式的劳动关系。在实践中,不为试用期职工缴纳社会保险,不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单独签订试用期合同的现象普遍存在。但实际上,用人单位的这种认识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根据上述法律条文可以看出,试用期尽管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协商约定的考察期,在此期间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但试用期并非独立于劳动关系之外的“特别期”,试用期内的员工同样与用人单位存在着明确的劳动关系。也就是说,新进员工自到用人单位上班的第一天起,就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就应该依法享有包括缴纳社会保险在内的全部劳动权利。依照《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等法规,不为试用期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属于“欠保”的违法行为,不签劳动合同或者是仅仅签订试用期合同,也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风险。

二、在试用期内缴纳社会保险费是否可以由双方协商确定或约定?

不为试用期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这是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的习惯性做法。一些用人单位甚至单方和员工协商,约定试用期内不缴纳社会保险,或者试用期转正后缴纳社会保险。其实,这都是误解、误读劳动法律法规的错误做法。

社会保险是国家为保障职工合法权益而实行的强制性保险。所谓强制性,就是由法律法规直接对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做出规定,双方当事人不得自由协商。因此社会保险是否缴纳、如何缴纳都不是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可以相互商量的事宜,用人单位应该按照法律法规的强制规定执行。即使双方有书面约定,但只要与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相违背,任何约定都是无效的,定约双方最终还是回到法律法规上来。

三、对用人单位而言,试用期不缴纳社会保险费存在哪些法律风险?

依据《社会保险法》,及时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在享受基本社会保险待遇方面,所有劳动者都是平等的。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劳动者的试用期身份而对社会保险的缴纳加以限制,与其他已经过试用期的劳动者区别对待。

用人单位千万不要存有试用期可以不缴社会保险费存在侥幸心理,因为这一做法存在着诸多法律风险:首先,自用工之日起,未给试用期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违反《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员工可以随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其次,劳动者可以向社保经办机构进行投诉,要求用人单位为其补缴社会保险费,社保经办机构在征缴社会保险费的同时,会加收一部分滞纳金。最后,如果劳动者在试用期间因工发生重大疾病、工伤事故等意外状况,产生巨额赔偿费用,应由用人单位自行承担。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试用期损失辞退是如何规定的

    试用期造成损失辞退的规定是不需要进行补偿,因为在这种情形当中,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法当中的规定,发现劳动者在试用期当中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或者是严重的违反用人单位的

  • 试用期让员工自己离职违法吗,法律怎么规定的

    试用期内单位也不能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单位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支付赔偿金。但是,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合法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试用期内商品毁损灭失的风险谁承担

    试用期内商品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出卖人承担。对此《民法典》明确规定,标的物在试用期内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出卖人承担。试用买卖是指约定买受人先行试用标的物,然后在一定期间

  • 试用期内商品毁损灭失的风险谁承担

    试用期内商品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出卖人承担。对此《民法典》明确规定,标的物在试用期内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出卖人承担。试用买卖是指约定买受人先行试用标的物,然后在一定期间

  • 试用期辞退的情形有何规定

    1、试用期是一个约定的条款,如果双方没有事先约定,用人单位就不能以试用期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就试用期条款充分协商,取得一致,试用期条

  •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在线咨询劳动法律师

    18116618709

    Copyright 2020 劳动纠纷律师 技术支持:律品科技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