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法律网:裁员分为经济性裁员和一般性裁员,用人单位进行经济性裁员的情形仅限于四种: 一是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是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是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
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转产,通常是指企业本来生产一种产品,现在转而生产另外一种产品,或者说本来是服务型企业,现在要转变为生产经营型企业。转产往往产生富余员工,因为跟原来的产品相关的岗位都没有了,随之而来的是配合生产新产品的新岗位。对于这些富余人员,企业不可以直接裁员,首先要看转产后,有没有新的岗位可以提供给他们,如果他们适合做而且他们本人又同意的话,就不能裁员。如果没有办法提供新的岗位,或者提供了新岗位以后员工不干,这时就符合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要裁减人员的条件,企业可以裁员。
也有很多企业出现重大的技术革新后,自动化程度提高了,使用的劳动力数量就变少了,企业也会出现富余人员,这时企业的做法与出现前一种情况时相同。同理,经营方式调整后,企业的做法也和上述两种情况相同。
四是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如果一些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而出现上述几种情况,则企业就可以进行经济性裁员。
《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要遵循以下法定程序:第一,企业必须提前三十天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第二,企业要听取职工或者工会的意见;第三,企业要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然后才可以裁员。
如果企业裁员不足二十人,而且所裁人数并不占员工总数的百分之十以上,就不需要经过这个程序。
HR法律网(www.law-hr.com)十分乐意为您解答相关问题!若您的企事业单位需进一步帮助,请在本网查询更多信息,或直接在线咨询、拔打热线电话,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我国企业培训评估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HR法律网:
培训效果评估在我国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尚处于初浅层次,还有很大的发展与完善的空间。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在企业培训评估实践中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企业高层和
企业职工劳动关系解除登记表已签,由于企业经济性裁员原因离职 ,但单位没有支付补偿金,还能不能要这个钱?
HR法律网: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
《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是否废止?
HR法律网:企业经济性裁员规定没有废止,但经济性裁员是有严格规定的,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且需履行相应的程序才能裁员。HR法律网(www.law-h.com)十分乐意为您解答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