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法律网团队律师:
人口老龄化及逐年递减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促进了补充养老保险的发展我国未来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将明显延长,而人口的总和生育率近年来基本保持不变。这两方面的因素将促使我国继续保持快速的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1980年全国平均每13个职工养1个退休人员,1990年这一比例下降到6:1,近年来进一步下降到3:1以下。
在养老金制度改革之后,企业退休人员对养老保险的满意度评价较低。从我国已经享受到养老金的退休人员的保障效果来看,不在少数的退休者的经济状况不令人满意。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退休金水平占退休前工资水平的比例)有逐年减低的趋势。在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时,补充养老保险成了现今提高养老金替代率的考虑因素。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统筹资金不足以支付退休职工的养老金,企业缴纳社会统筹的负担很重,虽早已确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但为了保证当期养老金支付,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一下混账运行,统筹部分透支了个人账户资金,并未形成实际的基金积累。
2004年,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近6000亿元;2005年国内个人账户“空账”已达到8000亿元。长此下去,我国将难以抵御人口老龄化高峰所带来的巨大的养老金支付压力,使制度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的危害。
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将全部由个人缴费工资的8%构成,单位缴费率为工资总额的20%,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全部作为统筹资金使用。政府希望通过提高统筹基金使用比例的办法来支付养老金,而不再挪用个人账户资金,从而解决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
我国现今的养老金替代率是这样构成的:养老金替代率=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补充养老保险替代率+个人养老保险替代率。根据目前各国的实际情况,如果养老金的替代率能达到60%,则人们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如果养老金的替代率达到80%,才能保持退休前的生活质量。
在西方养老保险制度成熟国家的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一般在25%~50%之间。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偏高,而补充养老保险则没有很多的发展空间。我国个人账户缴费比率的改革,为了保证退休人员能在退休后保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就必须大力开展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及进行相应的替代率问题的研究。
综合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可以看出,我国养老保险需要把多支柱的养老金总和替代率稳定在一定比例,避免出现总和替代率下降的问题,同时又要适度调整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水平。在保证总和养老保险金替代率稳定在目标替代率水平的前提下,提高补充养老保险替代率水平,适度调整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水平,可以保证职工退休后的收入水平以及收入安全。
HR法律网(www.law-hr.com)十分乐意为您解答相关问题!若您的企事业单位需进一步帮助,请在本网查询更多信息,或直接在线咨询、拔打热线电话,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影响补充养老保险替代率的因素有哪些?
HR法律网团队律师:1.客观因素影响。影响补充养老保险替代率的因素中,工资增长率和退休职工寿命在个人账户运营过程中是不可控的变量。因为工资增长率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
补充养老保险跟基本养老保险有什么区别?
HR法律网团队律师:补充养老保险,是指企业在满足社会统筹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为补充基本养老保险的不足,帮助企业员工建立的超出基本养老保险以上部分的一种养老形式。
是不是本人已有养老保险,才有补充养老保险一说呢?
HR法律网团队律师:补充养老保险,是指企业在满足社会统筹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为补充基本养老保险的不足,帮助企业员工建立的超出基本养老保险以上部分的一种养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