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离职率?

2015-12-02842 人看过

 HR法律网团队律师:

一个员工离职后,接下来会给HR及用人部门带来一系列的问题:HR需要为离职员工办理离职手续,做离职结算,处理社保、公积金等问题。接着就是招聘、面试、入职手续的办理、培训、新购买社保、公积金... ...用人部门也有的忙:为离职的同事做部门内部的交接;在招聘到合适新员工前, 需要找人分担离职员工的工作,面试新员工,培训新员工,做新员工的试用期评估... ...一个同事的离职,可能还会与总经理、常务副总、分管副总、部门经理、部门主管、HR经理、HR员工关系专员等诸多人员的绩效考核或和年度评估挂钩,真可谓是“一人离职,多人买单”。 我在从事人力资源6年的时间里,也备受“离职”的苦恼,不过在不断的学习和沟通中,总结出了以下几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招聘环节:HR一般为初试部门,在初试环节尽量详细的介绍公司文化和公司背景,以及公司的一般制度和规定,如果面试的是基层员工,可以在初试环节与之沟通薪资福利等问题,避免在通知入职时,企业薪资与应聘者心里期望落差较大而产生turn down率。如果为中高层员工,可以在初试环节了解到应聘者的期望值,再与总经理、用人部门的负责人沟通。若应聘者期望值过高,可以试探了解其的最低薪资要求,或者直接做拒绝处理。
用人部门在复试阶段(请一定要用人部门负责人参与复试,原因就不在这里做阐述了),尽量能详细的向应聘者介绍工作的内容、流程以及工作环境,避免应聘者入职后对工作的理解与实际差距较大。 2、通知入职环节:HR同事在通知入职以前,对于有特殊岗位在征得应聘者同意前,一定要做背景调查(背景调查的方法在这里就不做过多的阐述),对背景调查真实者再进行通知面试结果。在通知入职时,请确定好应聘者准确的入职时间(一定要应聘者完成与原单位的劳动合同解除手续,最好是能提供离职证明,并处理好与原单位的社保等事宜,以避免后期劳动纠纷),并告知用人部门做好新员工入职后的安排;再次强调公司薪资福利、上班时间、地点等详细信息,避免造成应聘者理解错误;告知应聘者办理入职手续时需要提交的相关资料。 3、报道环节:新员工来报道后,按照公司流程收集其资料、填写表格及劳动合同,如当天报道的新员工较多,建议报道当天即开展新员工入职培训,以便新员工能更快的了解公司的制度和规定。当然,我也遇到报道当天听完培训就放弃的员工,这时放弃的员工可以不作为离职员工处理,视为未入职。 4、新员工入职培训完成后,HR部门的基本工作也就完成,接下来就是交给用人部门去培训和安排。用人部门需对新员工做好岗位技能、流程、标准等的培训。 我们可以发现,员工离职有个“232”的规律,即入职两周内离职,入职三个月内离职,入职2年后离职。入职两周内离职的员工,往往是因为想象的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回顾面试环节中对应聘者的沟通是否足够详尽,对公司文化、制度、岗位等的描述员工是否已经真正理解。 入职三个月离职的员工,可能由以下两种原因:一是被动离职,即试用期内不能达到公司的标准,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回顾在面试时是否对其过去的经历有足够的了解,涉及技术岗位的,是否进行了实操面试,对应聘者的个性、爱好的判断是否准确等;二是主动离职,一般是由于新员工感觉自己的工作太过单一,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能力,或与管理层的沟通出现严重问题。在我统计中,这个期间离职的人员,大部分是因为与公司管理层的沟通不当,而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给到新员工的直属上级一些压力。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个压力是良性压力,即告知主管不能出现按照他的个人爱好区别对待新员工,或者对新员工缺乏耐性等情况。 HR需要在平时加强对部门管理人员的培训,让其了解到一个员工离职所带来的“成本”,并将员工的离职率与该管理层的绩效挂钩。入职两年后离职的员工,一般是因为觉得没有发展,或者个人价值得不到更大的体现。这个时候就需要公司的管理层与HR共同制定好员工的职业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员工离职绝对不是HR一个部门的事情,它是与公司各个部门,甚至是公司的制度和文化息息相关的。员工离职的原因很多,有员工自身的原因,但因管理层沟通不当,部门之间配合不好原因离职的往往占了比较大的比例,只是在离职的时候,员工未必会告诉你实话。所以,在我看来,控制离职率的第一责任人应该是员工的直接上级,只有直接上级才是每天在与员工沟通,也应该是最了解员工的人。所以,部门主管对员工的影响是最直接最快速的,在员工提出离职时,如非主管本身原因的,主管出面挽留的成功率是最高的。而HR的工作则应是尽量真实的了解员工的离职原因,并协助部门管理层与员工沟通。 员工的离职,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大家不需要怕。我们需要做的是尽量减少可控范围内的离职。而这种控制,不是某一个部门的工作,需要的是用人部门的重视以及各个部门的配合。
HR法律网(www.law-hr.com)十分乐意为您解答相关问题!若您的企事业单位需进一步帮助,请在本网查询更多信息,或直接在线咨询、拔打热线电话,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平均离职率怎么算?

    HR法律网团队律师: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分母要用期初、期末的平均人数,离职人数是指评估期内完成离职手续走人的,而不是提出离职申请的,从严的话是哪怕入职一天就走也

  • 员工离职率与新进率是如何计算的?

    HR法律网团队律师:员工离职率是某一单位时间的离职人数(假设以月为单位)与工资册上的月平均人数的比率。公式为:离职率=离职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amp;imes;100%员工新进率是新

  • 员工离职率到底应该怎么算?

    HR法律网团队律师:对于HR从业人员来说,员工离职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通过对离职率的度量和分析,我们可以对整个管理提出预警和反思,从而发现问题,并进而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 声明:该内容为结合法律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平均离职率怎么算?

      HR法律网团队律师: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分母要用期初、期末的平均人数,离职人数是指评估期内完成离职手续走人的,而不是提出离职申请的,从严的话是哪怕入职一天就走也

    • 员工离职率与新进率是如何计算的?

      HR法律网团队律师:员工离职率是某一单位时间的离职人数(假设以月为单位)与工资册上的月平均人数的比率。公式为:离职率=离职人数/工资册平均人数amp;imes;100%员工新进率是新

    • 员工离职率到底应该怎么算?

      HR法律网团队律师:对于HR从业人员来说,员工离职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通过对离职率的度量和分析,我们可以对整个管理提出预警和反思,从而发现问题,并进而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 公司人员较少,现在为了保证公司运行,决定规定月度离职率,即超过离职率的人员必须下个月才能申请离职,不知道可不

      HR法律网团队律师:不合法。辞职是员工的合法权利,只要员工按规定提前30天书面通知单位辞职就可以了,单位不能强行规定员工辞职时间。HR法律网(www.law-h.com)十分乐意为您解答

    • 员工离职率的计算公式是?

      HR法律网团队律师:有三种计算方法度量1:离职率=期间内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amp;imes;100%度量2:离职率=期间内离职人数/预算员工人数amp;imes;100%度量3:离职率=期间内离

    热门法律知识

    首页

    电话咨询 / ¥29

    20分钟内法律问题电话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