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是指依照其物理性质不能移动或者移动将严重损害其经济价值的有体物。 不动产的特征: 1、自然特性:不动产具有不可移动性、个别性、耐久性、数量有限性的特征。 2、社会经济特性:不动产具有价值量大、用途多样性、涉及广泛性、权益受限性、难以变现性、保值增值性的特征。
法律依据:根据《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1.主体的特定性。挪用公款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 2.挪用行为表现多样。 行为人的行为构成“挪用”,要满足三个条件: (1)行为人实施了挪用公款的行为。 (2)行为人
1、犯罪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与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是复杂客体。本罪侵犯的对象,可以是有罪的人,也可以是被怀疑有罪而实际上是无罪的人。 2、犯罪客观方面 本
1.主观上是故意的。 2.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3.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合同的管理制度、诚实信用的市场经济秩序和合同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 4.在客观构成上完全适用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