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案例集锦

梅利刚与广东汇丰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劳动合同纠纷上诉案

2015-12-02 来源:HR法律网 浏览:1081


梅利刚与广东汇丰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劳动合同纠纷上诉案

 

广东省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13)东中法民五终字第530号

 

上诉人(原审原告):梅利刚。

委托代理人:袁正航、钟云生,分别为广东众慧律师事务所律师、辅助人员。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广东汇丰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陈伟。

委托代理人:刘函秋、王路遥,广东法仕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梅利刚因与被上诉人广东汇丰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丰公司”)劳动合同纠纷一案,不服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2012)东一法民一初字第5070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查明:2007年9月5日,梅利刚入职东莞市汇丰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担任常务副总经理,签订劳动合同期限为2010年6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2011年7月31日解除劳动合同。东莞市汇丰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在2011年3月31日变更为汇丰公司。因汇丰公司作出的两份文件《中、高层管理人员2009年度年终奖金分配表》和《中、高层管理人员2010年分红》,梅利刚认为,2009年度年终奖10%和2010年度年终奖40%没有发放。2012年3月9日, 梅利刚申请劳动仲裁,东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南城仲裁庭作出裁决书(东劳人仲南城庭案字[2012]47号)。双方均不服,分别提起诉讼。

《中、高层管理人员2009年度年终奖金分配表》第二项梅利刚可分配25920元,第四项发放进度当年实发15552元,同时规定当年发放上一年度奖金60%,剩下40%中的30%在下一年度发放,剩下10%在合同期满后一次性发放。《中、高层管理人员2010年分红》第二项梅利刚应分配479251元,第四项发放进度当年实发287551元加2009年的30%7776元,小计为295327元,同时规定当年发放上一年度奖金60%,剩下40%中的30%在下一年度发放,剩下10%在合同期满后一次性发放。2009年的年终奖金分配表上的25920元(2009年分配基数)×60%=15552元,梅利刚已领取;2011年1月25日,梅利刚收到汇丰公司支付的295327元,该数字跟2010年的分红表上的数字一致,479251元(2010年分配基数)×60%+2009年30%(7776元)=295327元。

汇丰公司主张,梅利刚剩下2009年度和2010年度的10%奖金应在合同期满后一次性发放,梅利刚不符发放条件,梅利刚主动解除劳动合同,合同并没有期满; 汇丰公司不同意支付2010年度的30%奖金。

庭审后,汇丰公司提交《东莞市汇丰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管理办法》、《专项审计报告》,拟证明梅利刚在汇丰公司单位任职期间,重大失职导致公司遭受巨额经济损失,确认梅利刚的行为及其导致的后果已完全违背了《中、高层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管理办法》所制定的目的,梅利刚无权再根据该办法向梅利刚主张年终奖。黄新强、高展兰的项目审批、东莞启松服装有限公司的项目审批、东莞市恒昌手袋有限公司的项目审批、东莞市宝建纸业有限公司的项目审批、东莞市献辉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的项目审批、黎枝国的项目审批、东莞市茶山臻荣制品有限公司的项目审批、刘广柱的项目审批、张海彬的项目审批、陈志军的项目审批、大朗月旺毛织厂的项目审批、东莞快美加礼品厂有限公司的项目审批,证明梅利刚曾参与上述项目的审批,现上述项目的客户违约,造成汇丰公司损失巨大。

梅利刚认为《专项审计报告》与本案无关,其中审计报告第一页明确,汇丰公司的责任是提供真实合法完整的相关资料,广东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的责任是对汇丰公司因2010年度担保责任产生的代偿款、已逾期的借款金额以及其他相关费用发表审计意见。因此审计报告是根据汇丰公司提供的资料进行审计,对汇丰公司所提交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无法确认。根据审计报告第三页第三点“附件中的项目综述的内容由汇丰公司提供,除已代偿的金额和支付的诉讼费我们审阅了相关证据可以确认之外,其余部分我们未取得相关证据且对其描述未进行审计”;对于汇丰公司主张的对发生的损失已经代偿的情况,梅利刚无法确认,而且在所有关于审批申请表、调查说明、评审决议书上有梅利刚签名的文件中可见,梅利刚是按照公司流程进行审批,没有任何越权或不符合公司规范的行为,梅利刚在上述业务审批过程中没有任何过失和故意,这些证据也无法证明梅利刚在业务过程中存在过失或故意的行为,退一步讲,假使汇丰公司的部分业务产生代偿,也不能证明汇丰公司的经营存在亏损,汇丰公司只提供关于部分业务代偿的部分证据,汇丰公司取得经营收入产生利润的证据并无提供。而且关于汇丰公司主张某些抵押物权的文件涉嫌造假的情况,更与梅利刚无任何关系。汇丰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陈伟作为公司的董事长,也是作为评审委员会的主任,对公司的任何一笔业务均有一票否决权,且陈伟也参与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工作,现在汇丰公司把业务产生亏损的责任由作为劳动者的梅利刚承担,无任何法律和事实依据。

原审法院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有:裁决书、送达回证、终止、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书、《中、高层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管理办法》、《中、高层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补充细则》、《中、高层管理人员2009年度年终奖分配表》、《中、高层管理人员2010年分红》、存折流水、管理层离职分红奖金表、《劳动合同》、工资表、《2009年度审计报告》、《2010年度审计报告》、东莞市汇丰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章程、股东会决议(含《2009年度、2010年度中、高层管理人员利润分红奖励分配方案》)、《汇丰担保2010年年终奖金发放表》、股东会决议、陈金凤出具的《情况说明》、专项审计报告、项目审批及庭审笔录。

原审法院认为,梅利刚与汇丰公司的劳动合同关系已解除。汇丰公司作出的两份文件《中、高层管理人员2009年度年终奖金分配表》和《中、高层管理人员2010年分红》,没有证据显示是虚假文件,原审法院予以采信,梅利刚与汇丰公司应予履行。两份文件规定当年发放上一年度奖金60%,剩下40%中的30%在下一年度发放,剩下10%在合同期满后一次性发放,梅利刚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2009年度与2010年度的各10%奖金,依两份文件规定,汇丰公司无需支付。

2009年的年终奖分配表上的25920元(2009年分配基数)×60%=15552元,梅利刚已领取;2011年1月25日,梅利刚收到汇丰公司支付的295327元,该数字跟2010年度的分红表上的数字一致,479251元(2010年分配基数)×60%+2009年30%(7776元)=295327元。即2009年度90%奖金与2010年度的60%奖金, 梅利刚已领取,只剩余2010年度的30%奖金143775.3元,梅利刚未领取。

梅利刚能否领取2010年度的30%奖金是本案的争议焦点。首先,汇丰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管理办法》第五章第1条规定,绩效考评用予年度奖励;第三章第2条(1)规定对高层管理人员考核,涉及财务指标(如担保收入、利润等),业务创新指标,管理改进指标(各部门任务完成进度及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学习培训指标;可见,高层管理人员是被考核对象,梅利刚是高层管理人员,属于被考核对象。其次,汇丰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2009年度年终奖金分配表》和《中、高层管理人员2010年分红》两份文件规定当年发放上一年度奖金60%,剩下40%中的30%在下一年度发放,剩下10%在合同期满后一次性发放,汇丰公司对年度奖金区分阶段发放,对年度奖金的发放管理谨慎,体现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长时间绩效考评的意图。最后,汇丰公司提交专项审计报告与多份项目审批,应视为离职考评,该资料显示梅利刚在职期间参与的多个项目审批,多个项目出现亏损,离职考评否定了梅利刚在职期间绩效的可信性。汇丰公司主张梅利刚无权再根据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请求年终奖,事实充分,原审法院予以采纳。梅利刚诉请2010年度的30%奖金及25%的经济补偿金,事实依据不足,原审法院不予支持。

汇丰公司的诉请,原审法院予以支持。

原审法院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07年修正)第六十四条、一百二十八条的规定,判决:一、确认梅利刚与汇丰公司的劳动合同关系已解除;二、驳回梅利刚的诉讼请求;三、汇丰公司无需向梅利刚支付2009年终奖金2592元、2010年年终奖金191700.4元。本案受理费20元,由梅利刚承担。

一审宣判后,梅利刚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称:一、根据劳动合同法、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的规定,梅利刚2009年、2010年、2011年年终奖均属于劳动报酬。二、汇丰公司颁布的《东莞市汇丰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东莞市汇丰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补充细则》(以下简称补充细则)、《东莞市汇丰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2009年度年终奖金分配表》(以下简称分配表)和《东莞市汇丰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2010年分红》(以下简称2010年分红)均应作为本案判决的依据。管理办法和补充细则是由汇丰公司颁布实施并经全体员工认可的绩效奖励机制和规章制度。参照合同法的原理,管理办法和补充细则,可以认定为汇丰公司向全体中高层管理人员发出的要约,梅利刚完成该要约所规定的任务,即为承诺。分配表和2010年分红是汇丰公司对梅利刚作出承诺的确认。因此,在梅利刚已经作出承诺并且承诺已经履行的情况下,汇丰公司不可单方面撤销或者在原来要约条件下另增条件。同理,根据格式条款的解释规则,管理办法和补充细则可以认定为汇丰公司制定并向全体中高层管理人员发出的格式条款。在格式条款存有两种以上的解释时,应作出不利于格式条款的提供者即汇丰公司不利的解释。因此,原审法院认为“对年度奖金的发放管理谨慎,体现对高层管理人员长时间绩效考评的意图,”违背了法律精神。另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汇丰公司的上述四份文件应认定为汇丰公司已向劳动者公示,在汇丰公司无法证明其已经依照合法程序对上述文件进行修改的情况下,汇丰公司不得对原条文作出影响劳动者切身利益的修改,其单方修改的行为都是无效的。三、原审法院认定汇丰公司提交的专项审计报告与多份项目审批为“离职考评”,是没有事实根据的。管理办法和补充细则中并没有“离职考评”的规定,汇丰公司的“离职考评”已超出梅利刚的合理预期,属于增加考核频率、加重梅利刚的责任,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该专项审计报告和项目审批是汇丰公司为对案件的诉讼而单方制作的,不属于离职考评,况且汇丰公司从没有提过“离职考评”的主张。原审法院将上述材料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是不正确的。汇丰公司为应付工商、税务、银行和金融等部门,每年同时存在多种版本的审计报告,各种报告的数据前后相差甚大,所提供的审计报告根本不能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而作为中高层管理人员考核的财务数据没有提交。四、梅利刚2009年、2010年的考核中均已达标,汇丰公司应支付年终奖金。分配表和2010年分红显示贺仁杰、房淦森考核未达标,仅扣减当年10%的年终奖金。比照房淦森的考核结果和奖金的发放情况,原审法院所谓离职考评否定了梅利刚在职期间绩效的可信性为由,全部驳回了梅利刚关于2010年的剩余年终奖金的请求,是与上述四份文件相悖的。五、上述四份文件中关于发放进度的规定仅是对奖金发放比例设定发放的时间节点,而不是对员工在发放时间上重新进行考核。六、汇丰公司未举证证明其已穷极所有的追偿措施,因此并不能以其主张代为归还部分本息,就认定该项业务存在亏损。汇丰公司作为担保公司,其代偿相关借款本息,是其自身业务的固有风险。汇丰公司以部分业务存在损失为由不予支付劳动报酬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况且汇丰公司有选择性的将不利于梅利刚的材料提供给法院,甚至编造虚假的资料,严重损害梅利刚的举证权益,原审法院偏信于汇丰公司这样的证据,违背了举证责任公平分配的原则。退一步讲,汇丰公司实行的是负责人责任制。陈伟作为评审委员会的主任,是评审会员会的负责人,其应对评审委员会的决策承担责任,而不是要求各评审委员会委员承担责任,况且很多业务都是陈伟引进并决定承接的。七、《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第十条、第十三条规定,梅利刚的2009年和2010年年度考核均已达标。汇丰公司应在解除劳动合同的当日结清全部剩余年终奖金。原审法院以“离职考评”否定了梅利刚的绩效,更违反该规定。八、梅利刚2011年在汇丰公司任职时间为7个月,有权按照任职期间的比例获得2011年年终奖金,即93333元。退一步讲,2010年分红中第五条规定“2010年结余奖金下一年度再分配,合计770576元,滚入下一年度进行再分配”, 2011年年终奖总额至少有770576元,按照梅利刚16%的分配比例,梅利刚至少可以获得2011年年终奖71920元。九、双方劳动关系终止后,汇丰公司超贵规定的期限不发年终奖,梅利刚要求要求其加付25%的经济补偿金。请求:一、撤销原审判决;二、汇丰公司向梅利刚支付2009年、2010年年终奖金194292.4元、25%的经济补偿金48573.1元、2011年年终奖金93333元;三、驳回汇丰公司的诉讼请求;四、诉讼费用均由汇丰公司承担。

被上诉人汇丰公司答辩称:一、梅利刚所诉请的年终奖并不是具有劳动报酬性质的工资,而且基于股东权利所产生的利润分红。梅利刚提到的四份文件证实,梅利刚所主张的年终奖资金全部来源于汇丰公司的利润分红。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利润分红属于股东基于股权所独有的权利。梅利刚所主张的年终奖,实质上是要求汇丰公司股东将利润分红的一部分赠与梅利刚。假设汇丰公司股东曾承诺过向梅利刚赠予其所主张的利润分红款项,在赠予款项支付给梅利刚占有之前,汇丰公司股东也有权利撤销该赠与行为,梅利刚无权再要求汇丰公司或汇丰公司股东支付该赠与的利润分红款项。二、汇丰公司没有在梅利刚提到的“四份文件”上盖章,没有亦无权向梅利刚作出向其发放股东所独有的利润分红的承诺。三、汇丰公司与梅利刚之间为劳动合同关系,应受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调整。合同法只适用于平等主体之间的普通民事合同法律关系,不适用于本案的劳动合同关系。四、对梅利刚进行“离职考评”符合且没有超越《东莞市汇丰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管理办法》、《东莞市汇丰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补充细则》制订的精神,对梅利刚具有约束力。五、根据《中高层管理人员2009年度年终奖金分配表》和《中、高层管理人员2010年分红》的规定,梅利刚所主张的“年终奖”的发放条件尚未成就。梅利刚主张2011年度的年终奖,无任何事实依据。六、汇丰公司提供的专项审计报告等证实,汇丰公司仅在2010年的部分担保和借款业务,已遭受高达118914016.99元的巨额经济损失,该事实已完全推翻了《中、高层管理人员2010年分红》所依据的基础事实(即汇丰公司单位有利润可供分配)和对梅利刚工作绩效的评判。因此,梅利刚要求汇丰公司给付年终奖已无对应的事实基础。七、梅利刚作为公司主管全面工作的常务副总经理和项目评审委员会的主要成员,未认真审核客户的资信和客户资料,甚至对孙建华等人提供的虚假物业权属证明等资料也未予基本的核实,汇丰公司根据梅利刚等人提供的错误意见而作出了错误的经营决策,并因此遭受上亿元的重大损失,梅利刚对此有重大过错。二审期间,双方当事人均未向本院提交新的证据。

经二审审理,梅利刚在一审期间所提交的证据中,《中、高层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补充细则》、《中、高层管理人员2009年度年终奖分配表》、《中、高层管理人员2010年分红》均为复印件,汇丰公司对上述证据均不予确认。

汇丰公司提交的《汇丰担保2010年年终奖金发放表》上显示“日期:2011年1月”、梅利刚签名领取了“年终奖金”11774元。梅利刚确认该表的真实性,但认为这是汇丰公司发放的年终双薪,与案涉的年终奖无关。

汇丰公司于2011年1月19日召开股东会,对发放中、高层管理人员特别奖励达成决议,其中向梅利刚发放295327元。汇丰公司的财务陈金凤于2011年1月25日按照上述决议通过陈金凤的账户向梅利刚汇付295327元。

汇丰公司于2011年4月6日召开股东会,决议同意《2009年度、2010年度中、高层管理人员利润分红奖励分配方案》的执行。根据上述方案,梅利刚2009年、2010年利润分红奖励数额均为0。

对原审法院查明的其他事实,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的规定,二审程序中仅针对上诉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双方二审的争议焦点是汇丰公司应否向梅利刚支付2009年、2010年、2011年的年终奖。

对于年终奖的问题,双方提供的证据不一样,梅利刚所提供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管理办法》、《中、高层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补充细则》、《中、高层管理人员2009年度年终奖分配表》、《中、高层管理人员2010年分红》均为复印件,除《中、高层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管理办法》外,汇丰公司均不予确认。汇丰公司提供的《2009年度、2010年度中、高层管理人员利润分红奖励分配方案》,与汇丰公司提供的《2009年度审计报告》、《2010年度审计报告》的相关数据相吻合;梅利刚对上述证据不予确认,但未能提供充分证据予以反驳,本院对汇丰公司上述证据予以确认。根据《2009年度、2010年度中、高层管理人员利润分红奖励分配方案》,梅利刚在2009年、2010年可得年终利润分红为0。双方于2011年7月31日解除劳动合同,梅利刚没有提供证据证实汇丰公司的员工在年终前离职可参与年终奖金分配的规定,故,本院对梅利刚诉请2011年年终奖的主张不予支持。

综上所述,梅利刚的上诉理据不足,本院予以驳回。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一百七十五条的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案二审案件受理费10元,由梅利刚负担(已预交)。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  叶志超

审 判 员  杨玲冰

代理审判员  王 聪

二○一三年四月十八日

书 记 员  卢嘉律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劳动合同约定工资能不能改

    要知道,工资条款属于劳动合同中的必备条款,在拟定劳动合同内容的时候,就应该由双方当事人协商,并且要求达成一致。而之后不允许任何一方当事人随意更改约定的工资条款,若是确实

  • 解除劳动合同的具体程序是怎么样的?

    1、制作书面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并且送达给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应当载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事实、理由及依据。 2、应当事先将解除劳动合同理由通知工会。用人单位

  • 关于劳动合同没有五险一金如何赔付

    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1.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

  • 劳动合同纠纷时效规定是多久

    对于劳动争议而言,劳动仲裁是前置程序,因此劳动争议诉讼案件,必经劳动争议仲裁,否则,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劳动仲裁的时效是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

  • 支付宝签订劳动合同的单位名称怎么写?

    首先需要提醒的是支付宝签订劳动合同的单位名称,指的是用人单位的单位名称。这里的单位名称如实填写即可。还有就是单位名称需要和盖章的单位名称是保持一致的。

  •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在线咨询劳动法律师

    18116618709

    Copyright 2020 劳动纠纷律师 技术支持:律品科技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