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法律网:
绩效管理工作的现实状况及原因
当前, 企业中绩效管理工作常见的状态主要是:管理者应付了事;绩效目标难以衡量;管理者缺乏相关的训练;拉不开面子;打分标准不一;只问结果,不管过程等等。更深一步分析, 我觉得企业绩效考核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 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考核目的不明确。这也是根本性的原因,很多企业和部门的领导对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本身的认识就存在偏差,没有真正理解绩效管理工作的真正目的,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为考核而考核”、“为分奖金而考核”的现象。考核在员工心里成了企业管理员工的工具,员工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避免犯“规”被罚,而不是如何发挥积极性努力提高工作绩效上。 2、部门和员工每月制定的目标(计划)以及考核标准不清晰、不科学。 很多企业目前只有一些经营目标,没有明确具体的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因此就无法将战略目标分解成清晰的部门绩效目标和个人绩效目标。各部门制定的部门绩效目标是基于自己的角度提出的,就可能造成了公司绩效目标、部门绩效目标和个人绩效目标之间相互脱节,没有形成层层分解、层层支撑的关系。由于企业的战略目标不清晰,绩效管理活动就容易迷失方向。 另外由于缺乏规范的工作分析和岗位说明书,很多企业的员工对自己每项工作的考核标准不清晰,因此考核的时候也就没有尺度进行衡量。(另外还存在着即使有岗位说明书,也没有认认真真地拿来和考核挂钩的情况。) 3、培训不足,各部门领导观念不统一,企业的绩效文化还未形成。 据我了解,对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做过大张旗鼓培训的企业并不多,很多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对待该工作的观念和态度更是千差万别。观念不统一带来的后果是: (1)有些部门领导认为, 考核就是人资部门的工作,自己仅仅是配合, 是配角, 而没有尽力去规划自己部门的绩效管理建设。由于绩效管理要改变的是管理者的习惯,要让管理者动起来,要让管理者改变旧的管理方式是很困难的。 (2)有些部门领导就认为:做绩效管理,又要做计划,又要沟通,又要考核,又要反馈,多麻烦,于是就有部门领导常以没有时间为借口敷衍的现象。 4、沟通不足。很少有部门领导抽时间和员工进行正式的“绩效反馈和辅导”沟通,连非正式的“绩效反馈和辅导”也比较少,有些领导甚至考核结果都不和员工见面。我们站在员工的角度想,其实员工是希望知道自己的绩效水平究竟怎样的,以此来检验和评价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潜力。由于缺乏绩效反馈面谈或者说是绩效沟通,员工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稀里糊涂地被扣了奖金,员工的绩效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甚至还可能使员工对绩效考核带来反感。 究其原因, 企业,人情味比较重,传统的观念比较多,大家都不愿意得罪人.所以考核后很多领导绕不开情面,无法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这是观念的问题,也是管理技巧的问题。HR法律网(www.law-hr.com)十分乐意为您解答相关问题!若您的企事业单位需进一步帮助,请在线咨询或拨打热线电话,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HR法律网: 对绩效管理取得实效的几点思考: 1、首先是我们要让参与考核的人明确绩效管理的目的,树立正确的绩效观念。绩效考核不仅仅是要分奖金,更重要的是要改善绩效,发挥管理
HR法律网: 绩效管理的定位和步骤: 首先我们要明确,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什么?目前我们常见的那种在月底结束的时候由上级领导对员工打一个分用于分奖金的绩效考核是真正意义上的
HR法律网: (1)重新审视岗位描述。重燃员工的工作热诚与激情的方法,应该从重新审视岗位描述开始。如果员工产生工作倦怠的原因是由于企业管理混乱,工作职责不清,管理者应从业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