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法律网:
第一步,职位梳理:
职位梳理是职位分析的基础,任何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因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绝不能脱离企业的战略、文化、组织与流程等而独立存在和运行,职位分析也不例外。所以,我认为职位分析是建立在战略目标确定的基础上的,战略目标改变了,我们就需要调整组织结构,以支撑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根据战略目标分解,审视各个部门的职责情况,在目标战略发生变化之后,也许部门的职责要发生剥离和更改,只有在部门职责确定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职位分析;职位梳理的第一步是对各部门的职位现状进行梳理,列出各部门现有的职位,以及具体的岗位编制;针对目 前的职位现状,结合目 前部门职责的情况,以及相关工作量,对部门内所有的职位进行重新设计整理;一般说来,工作负荷低于30%的职位可以取消,将其工作并入到其它的岗位中;或者工作负荷太大,则需要进一步进行分解,但在民营企业说来,这种情况是很少存在的,工作量大部分是饱和的,所以在工作设计方面可以不用考虑太多的时间,但在一些刚起步的企业,职位名称的随意性很强,或者在职位分析时有些新的职位产生,那么就需要对部分职位名称进行规范,更改等,使得职位名称反映该职位工作的主体工作职责,让人看了之后马上就能知道岗位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在职位梳理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遵循以战略为导向的原则,面向未来,结合公司战略目标,思考公司在1-2年内该职位是否要增加人员,增加多少,减少多少,具体什么岗位增加减少等,这样对每各部门1-2年内做个人力资源规划,进一步实现战略要求与职位实际紧密互动的过程。
第二步,部门职责分配表和职位说明书的编写:
在部门职责确定之后,我们需要将部门职责进一步分解到具体岗位,形成部门职责分配表。职责分配表提供了一个整个部门进行职责梳理的便捷方式,该表强调的是职位的职责上下左右都不重叠,且需要穷尽部门的所有职责。
需要注意的是,在讨论过程中,需要遵循与流程相衔接的原则。大多数企业越来越重视通过面向市场的流程再造,来提高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职责分配表提供了这样的条件,在进行职责分配的时候,可以与流程相呼应。任何职位必须在流程中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可以根据流程来理顺其工作内容与角色要求。在进行职责分配的过程中,也是相关流程权限重新整理的过程,每个职责都应该有输入与输出,最后形成一个闭环。这样在职责分配表中每个职责所扮演的角色也就很清楚了,但很多企业在开展职位分析时,大多缺乏对流程的系统分析,没有把握流程中职位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得职位分析进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
第三步,职位说明书的评审。
职位说明书是职位分析的一个直接结果,在职责分配表完成之后,职位说明书编写的工作也就大概完成了30%,只是岗位具体人员需要根据职责分配表按职位说明书编写的要求做适当的整理,因为在职责分配表中体现的更多是流程性的任务活动,我们需要按重要性先后顺序整理出 4-8项重要的工作,作为职位的主要职责,这些都是发生在职责分配表评审之后。在职位说明书整理之后,我们需要再次进行评审,根据职位分析的目标导向原则,有针对性地对职位说明书内容进行评审。例如,是要以考核为导向,还是要以薪酬为导向,或者二者兼顾等等。当然评审的过程也是讨论,沟通的过程,但在过程中有项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对应到岗位具体人员,职位说明书只是针对岗位的,如果对应到具体人员,很多事情就很难做出公正的评价。
HR法律网(www.law-hr.com)十分乐意为您解答相关问题!若您的企事业单位需进一步帮助,请在本网查询更多信息,或直接在线咨询、拔打热线电话,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HR法律网: 1、职位关系明确,职责、权限及工作依据明确,为工作提供有效指导; 2、每个职位都建立具体、明确的任职条件,为人员招聘、调配、选拔、培养提供依据; 3、每个职位都有完整
HR法律网: 1、管理人员不够重视。在这里不是说企业家不重视,而是企业的管理人员,特别是中层管理人员不够重视,认为这是人力资源部的事。人力资源部在这里只能充当监督、指导说明
HR法律网: 障碍一:职位分析缺乏战略导向 障碍二:职位分析不能适应组织变革的需要 障碍三:职位分析缺乏对流程的衔接与磨合 障碍四:忽视职位分析过程本身的价值与贡献 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