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法律网:
(一)现有会计流程体现用户需求导向不充分尽管在实务中会计流程中各子流程并不在所有的工序上严格衔接,但理论上用户需求是所有活动和作业的逻辑关系,即不管是会计规则制定、会计信息加工处理、财务报告审计还是会计信息传递都应该以信息用户的需求作为目标和导向,分工协作,最终供应给信息用户有用的信息。但现有会计流程的运作前提基于一个重要假设而不是客观事实:财务报告的编制者事先知道用户的信息需求,或至少知道他们制定决策的模型。正如FASB主席Herz(2003)所承认的:“FASB一直从财务报告编制者、审计师和监管者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但这些年我们确实极少从使用者那儿听到什么。”在这个假设基础上,各环节相互独立,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了解:规则制定者往往疏于采取得力措施来了解企业业务实质和信息用户需求,导致强制性披露的会计信息不符合用户需求且会计信息越来越难以理解;部分规则执行者钻规则的漏洞,甚至进行会计舞弊,或自愿性披露用户不需要的信息;而作为监管者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有时与被审计单位合谋,出具迎合被审计者偏好的审计报告以获取利益。这种状况直接降低会计信息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等质量特征,并增加会计流程的成本。
(二)现有会计流程柔性不足会计流程柔性是指会计流程对信息用户需求变化进行动态响应的能力,是衡量会计流程生产和交付多种产品的能力指标。柔性对会计流程的要求是会计流程必须具备经济快速地生产多样化信息、满足用户对信息个性化需求的能力。然而现行会计流程明显缺乏必要的柔性,最主要表现在:(1)现有会计流程只供应单一标准化会计产品,不能响应个性化需求,会计信息供给的共性与会计信息需求的个性之间矛盾突出。(2)现行会计流程只以“货币价值”作为唯一的计量手段,不能响应对非货币信息的需求,导致许多对信息用户非常有用的信息因不符合确认或计量的条件而未能进入会计流程,从而使企业供应的会计信息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3)现行会计流程将千差万别的经济业务依赖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统一到有限的几种会计方法之内,有用的信息在一系列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程序中被贴上了专业标签,往往让非会计专业人士望而生畏,同时也将大部分用户排除在能有效利用信息的群体之外。会计流程柔性不足对会计价值的不利影响直接表现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不足和可理解性差。
(三)企业会计流程控制权配置失衡企业会计流程控制权包括会计人员聘任权、会计政策选择权、会计流程内部治理权、审计委托权等。会计流程的供应能力、供应质量与会计流程控制权配置密切相关,它们直接决定了会计价值的高低。不能否认现有企业会计流程是一个权力集中于管理当局的会计流程,企业管理当局不仅拥有会计流程控制权,而且同时拥有业务流程控制权和其它的权力,从会计核算的源头——经济业务的发生,到会计流程的终点——会计信息提供给信息用户,全程处于管理当局的控制之下。企业管理当局难免通过对会计流程进行干预以使之供应符合自己利益与需要的会计信息产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危机大多由此引起。
(四)现有会计流程中非增值作业比例过高非增值作业是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哈默(1998)认为公司内部一系列检查、监督和控制活动都是非增值作业,因为它们不会给产品和服务增添新价值,顾客不会从中受益。会计流程的非增值作业可以粗略分为两类:无用的生产作业和无效的治理作业。无用的生产作业来源于会计规则强制性要求企业生产并披露用户不需要的信息和企业自愿生产并披露用户不需要的信息。无用的生产作业说明会计规则制定程序和企业会计信息生产流程如不能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一方面将导致大量的会计流程非增值作业,另一方面又使信息用户的许多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这不仅增加了信息供应方的生产成本,而且增加了信息用户的信息搜寻成本和甄别成本。
现阶段会计流程中无效的治理作业主要表现为会计流程中过多的检查、牵制、监督等活动。它既包括企业内部机构和人员——内部审计(审计委员会)部门及其人员、监事会成员、独立董事、股东大会代表等——对会计流程实施的正式与非正式监督,也包括企业外部的机构和人员——债权人、政府有关部门、注册会计师和其他利益关系人等——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的监督,这些治理活动并非全部为会计流程所必需,也未对会计信息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HR法律网(www.law-hr.com)十分乐意为您解答相关问题!若您的企事业单位需进一步帮助,请在线咨询或拨打热线电话,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HR法律网: 一个三维的实践模型评价会计价值的高低需要构建~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合理标准。如果将会计流程的结果——会计信息——视为一种产品(即会计信息产
HR法律网: 比较各学科各流派对“价值”的诸多定义,不难发现“有用性”或“满足主体需求的能力和程度”是其共同的指向。会计所具有的满足人类
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有什么规定?
HR法律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HR法律网(www.law-h.com)十分乐意为您解答相关问题!若您的企事业单位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