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首席律师为您解答: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揭示企业人力资源的信息,充当人力资源决策的支持系统。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的创新和应用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其基础是人力资源,作为人力资源载体的人,其能力的发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组织中其产出价值具有很大的变动性,同一企业以相同成本取得的人力资源也会在产出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对企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具有支撑作用的是人力资源的产出价值,而不是取得成本。将人力资源资本化,就涉及到人力资产的计价问题,而对人力资产的计价主要有下面三种流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对人力资产应按照其获得、维持、开发过程中的全部实际耗费人力资源投资支出作为人力资产的价值入帐,因为这些支出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籍此入帐,既客观又方便,这种方法称为成本法,成本法又分为按历史成本入账、按重置成本入账及按机会成本入账三种方法。
第二种观点认为对人力资产应按照其实际价值入账,而不应按其耗费支出入账,因为企业获得、维持、开发人力资源的过程中的支出往往与人力资产的实际价值不符,这是由于对人力资源的支出相当的一部分往往由政府以公共支出的形式负担,企业并不负担这一部分成本,所以这一观点的支持者认为,成本法反映的会计信息是不真实、不全面的,对人力资产应按照其实际价值入账,故该方法称为价值法,价值法按照不同的计量模式又可分为群体价值模式和个人价值模式。
第三种观点认为对人力资产应按照劳动者权益入账,劳动者权益会计为实现对传统会计等式的重构,提出了人力资源投资,人力资产,人力资本和劳动者权益这四个概念。人力资产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可望向企业流入未来经济利益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本与人力资产相对应,它代表劳动力的所有权投入企业形成的资金来源,性质上近似于实受资本。劳动者权益概念的确立则是劳动者权益会计的关键。
下面对这三大分支分别加以介绍:
(一)人力资源成本计量模式
人力资源投资支出是一个会计实体为了取得、维持和开发人力资源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的计量。
它主要包括招募成本、选拔成本、录用成本和安置成本。招募成本由企事业单位用于招募人力资源的直接劳务费、直接业务费、间接管理费、预付费用构成。选拔成本主要包括面试费用、评审费用、体检费用等。录用成本包括手续费、调动补偿费、搬迁费和旅途补助费等由录用引起的有关费用。这些费用一般都是直接费用。安置成本是为安置已录取职工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上时所发生的费用。这些费用 一般是间接费用。
2.人力资源使用成本的计量。
指企业为将职工留在企业工作所发生的各种经常性支出,包括工薪及奖金支出、劳动保健支出,医疗保健支出、社会保险支出、人事管理部门的支出。
3.人力资源开发成本的计量。
指企业为提高员工素质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上岗前培训支出,是指为了使职工具备完成特定工作所需要的技能,适应特定工作岗位的要求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如见习费用、培训费用等;在职培训支出,是指职工达到熟练程度以前发生的各项支出;脱产培训支出,是指脱产学习,以提高员工素质,使之能适应新工作的要求而发生的支出,如教员工资,学员培训期间应发的工资,材料费、差旅费、住宿费、学费等。
另外,我认为人力资产的摊销应采用加速法摊销,摊销期可以按劳动合同期摊销,期末无残值。之所以采用加速法,主要是因为人力资产流动性较大,未来收益不确定性大,从稳健原则角度出发,采用加速法摊销(即前期多摊,后期少摊)应比较可取。其具体的摊销方法类似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采用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均可。
(二)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式
有关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模型大体分为三类:群体价值计量模型和个人价值计量模型,下面分述之:
1.群体价值计量模型。
主张该模型的人认为人力资源的价值是指人力资源会计在组织中的价值,作为组织中的一员,人力资源会计离开了组织就无法衡量其价值,而且,个人价值的总计不一定等于组织的价值,所以,他们认为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所计量的应是群体的价值,而非个人的价值,为此他们提出了用非购入商誉法和经济价值法测定群体价值的方法:非购入商誉法,该方法认为企业获得的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应一部分或全部看作人力资源的贡献,人力资源的价值就是这部分超额利润资本化的结果,经济价值法,该法认为人力资源的价值应是将企业未来盈余折现后,按人力资源投资占总投资数额的比例,将盈余现值总额的相应部分资本化的结果。
2.个人价值计量模型。
主张该模型的人认为,组织的人力资源是个人价值的总和,只有先求出个人的价值,才有可能求得组织的价值,而且企业的许多决策都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取得个人价值的信息对企业的决策更具相关性。该模型常用的方法有未来工资报酬折现调整法,该方法认为,人力资源价值=未来工资支付额的现值×平均效率比率,未来工资支付额现值=∑〔Si/(1+r)∧i〕,平均效率比率=∑〔(i×RFi/REi)÷∑i〕,以上两式中,Si代表第i年的工资额,RFi为第i年的企业投资报酬率,REi为第i年的本行业平均投资报酬率;指数法,是根据基期人力资源的价值,按照某一指数,推算以后年度的企业的人力资产价值。应该指出的是,群体价值计量模型和个人价值计量模型是相互补充的,群体价值计量模型主要是用于对群体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价,如班组、车间等;而个人价值模型则适用于单个员工的价值评价,各有侧重而已。然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仍然没有解决人力资源所有权归属的问题。而且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计量方法也又待于进一步完善。
(三)劳动者权益会计模式
劳动者权益会计是在继承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并对人力资源价值会计进行改造的基础上提出的。劳动者权益会计通过对传统会计等式的重构,实现了人力资源价值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的相融合。它在承认人力资源是有价值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人以劳动者的身份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对企业的贡献高于其他任何物质资源,所以他们应该同物质资源的所有者一样享有对企业新出价值的分配权。这种权益包含两项内容:一是法定的劳动者权益,指国家为保障劳动者个人或集体利益而以法规形式明确从成本,费用中计提的补偿性劳动者权益,按劳动力市场机制和当时的生活资料的价格来确定;二是实现的价值增值部分,按留存的劳动者权益以及劳动者的实际贡献,进行资产性收益分配和劳动者权益的收益分配后,划归劳动者权益的部分。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分配的形式可以是货币形式(如效益工资),也可以是非货币形式。明确人力资源的产权归属。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HR法律网(www.law-hr.com)很高兴为您解答,如还有疑问欢迎登陆我们的官网进行在线咨询,或者直接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HR首席律师为您解答:人力资产是人力资源投资形成的,我认为人力资产一种无形资产。这是因为,我们知道所谓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资产,其具有以下特征:(1)不具有实物形
HR首席律师为您解答:(一)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信息。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如果不能正确地计量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不能对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资和收益情况进行客观的反
HR首席律师为您解答:所谓企业的人力资源,就是指能够推动整个企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的总称。企业的资源无论如何划分,人力资源都是最重要最稀缺的资源。在自然经济和工业经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