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法律网:
当前,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是很成熟,基础仍然比较薄弱,还不具备实施应用系统外包或者业务流程外包的条件。但是,行业各级单位将最底层的IT基础服务外包出去的条件已经成熟,而且需求非常迫切。根据以上情况,中小型企业在制定IT外包服务战略规划时应首先明确信息化业务的主次之分,划分优先等级,区分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中小型企业应以逐步推进的方式,首先选择IT知识培训、桌面终端维护、通信网络维护等外围项目进行外包,取得预期效果后再考虑防病毒系统维护、数据中心运作管理、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等系统的外包。对于影响中小型企业关键业务的核心应用系统的外包要谨慎对待,要进行充分的考察和评估。
全面评估IT外包风险。评估需要确定哪些外包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能接受要尽快改进的。评估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核心业务系统的外包风险,包括影响企业业务创新能力、影响IT技术应用能力、与企业的IT战略计划发生冲突等各类风险。
科学选择外包服务商。从满足企业现有和未来信息化发展的角度,对服务商支持外包业务的技术能力、关键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处理的操作能力、控制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服务商的财务状况等五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科学选择外包服务商。要不断完善对外包服务商的评测能力,加强对外包服务商所提供服务的质量进行监督、考核。
管理好外包合同。外包合同是企业最重要的监理依据,是在外包过程中最重要的文档资料之一。外包合同既是IT服务商开展专业技术服务工作的依据,也是企业对IT服务商交付的外包服务进行监控、协调、管理、评估、验收以及付费的依据。外包合同可以说是发生外包关系双方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外包合同管理,主要涉及选择外包服务商、制定外包合同、签署外包合同、更新或终止外包合同等事项。签署外包合同之后,企业信息技术部门或者相关负责人,就增加了一项任务:对IT外包业务进行管理、控制、监测和评估,协调企业和外包服务商之间的关系,保证外包服务到位,确保本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害。
严格监控IT外包服务。只有严格加强管理力度,外包服务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如服务内容规划、服务时间进度计划、服务质量管理、服务成本管理、服务技能管理、人际沟通管理、争议裁决、需求变更程序等才能得到落实和解决。企业应成立监管小组,负责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服务商进行有效监管。监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服务商的服务质量、关键人员变动情况、全面履行合同情况、服务再次分包情况等。中小型企业的管理层应定期接收关于企业IT外包风险的信息。报告的风险信息应该包括企业当前面临的或潜在的外包风险、应对外包风险的措施及步骤、采取的具体措施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等。监管的目的是使监管小组和企业高层管理者可以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来监控IT外包风险,避免风险的发生。
做好IT外包服务的过程管理。过程管理包括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检查和过程改进四个部分,企业在IT外包服务管理过程的各个阶段都有其工作侧重点。在过程策划阶段,应该认真做好IT服务外包的需求获取、需求分析、服务操作流程制定、服务计划、等工作;在过程实施阶段,应该使服务项目实施人员就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流程、服务质量达成一致,使其严格遵循外包合同以及信息技术相关标准、规范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并做好记录,实现痕迹化管理;在过程监测阶段,应在服务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加强监督、测试、确认和评审,可以采用过程抽样、过程还原试验等方法来加强对服务的监控;在过程改进阶段,应主动发现外包服务商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多种沟通渠道督促服务商改正缺点,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在外包服务过程中,中小企业需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涉密信息的管理,明确IT服务商的相关责任,共同签署保密协议。同时要积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从维护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知识产权相关条款。
IT外包要扬长避短
IT外包是众多企业的常见做法。对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或解决方案的企业,IT外包是一种既能节省成本又能提高效率的方法。但IT外包并不是“万能药”,过分依靠技术外包单位会削弱企业自身的信息技术研发能力,导致企业产生依赖心理,甚至影响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
因此,着眼于长远,企业在进行IT外包时应当扬长避短,即扬外包技术单位之长,避技术外包之短。扬外包单位之长,是要根据企业的需求,找准合适的技术外包单位为企业提供服务;避外包之短,是要在外包的同时不能削弱企业自身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竞争力。对此,在当前信息技术越发成为影响企业管理效率与业务质量的重要因素的情况下,一方面,企业要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合作伙伴,加强沟通,增进理解,让外包服务商及时了解企业自身的业务、管理需求;另一方面,企业要善于通过与外包服务的合作,提升企业自身技术人员的能力,增强企业自身信息技术整体能力,确保企业信息技术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HR法律网(www.law-hr.com)十分乐意为您解答相关问题!若您的企事业单位需进一步帮助,请在线咨询或拨打热线电话,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HR法律网首席律师杨静律师为您解答:不是简单的股权转让,是一种股东利益的让渡。 股权激励一般有两种方式: 1)股东出资,拿出一定比例的股份(一般为10%)奖励经营者,成为“干股amp;d
HR法律网: 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讨论1、权力层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 2、绩效管理计划制定不合理 3、绩效实施与管理缺乏沟通和配合 4、绩效管理指标设置不科学 5、绩效考核
HR法律网: 在绩效考核实际实施和操作过程中,不同企业之间或相同企业在不同阶段,企业具体的战略目标是大相径庭的,这就决定了推进和实施绩效考核的切入点和侧重点也不相同。如果